白志健:调任澳门中联办毫无思想准备
2010年01月11日 18:3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10年1月9日《问答神州》:问答白志健

主持人:吴小莉 (凤凰卫视主持人)  个人专区>>> 

本期嘉宾:白志健

这是一个夹杂着欲望、诱惑、光彩以及梦幻的地方,它名气很大,却在地图上颇不显眼。十年间,它从一个经济低迷、治安混乱的弹丸之地,一跃成为了亚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而在外界看来,十年中,这里用它独具特色的小城故事,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另一份意义深远的生动注解。

2009年12月20日,在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岛上圈地建设的校区正式奠基,这里也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新区域。一时间,有评论也提出了大胆的设想:这个校区的建设,是否意味着"一国两制"的边界,可能向中国内地推进?而对于备受却地困扰的香港和澳门来说,"横琴模式"又是否有可以广泛操作的实践意义?不久之前,带着这些提问,我来到了澳门采访了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主任,白志健。

白志健:你好。

吴小莉:主任好。

白志健:你好,欢迎欢迎。

吴小莉:很高兴在这见到您。

白志健:我也很高兴见到你。

吴小莉:这栋大楼其实特别有历史。

白志健:这栋大楼应该是有将近二十年了吧。

吴小莉:它的前身以前叫新华大厦,对吧。

白志健:对的对的,现在也叫新华大厦。

吴小莉:现在还叫新华大厦,只是我们的中央政府的驻澳办公室在这里先做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

白志健:暂时也十几年啦。

作为中央政府派驻澳门的联络机构,中联办在回归之前的前身是新华社驻澳门分社。白志建说,从1999年12月正式更名为中联办至今,他们的办公地点始终没有迁离新华大厦。

吴小莉:我们谈谈这幢大楼,因为我知道很多澳门的司机,的士司机,如果说是到澳门中联办,那可能是这几年他们熟悉了,但是一讲到说到新华社,新华大厦。

白志健:对。

吴小莉;他们都知道在哪里。

白志健:应该是这样,因为这个新华社是中联办的前身,是吧。所以在回归的过程中,包括这个起草基本法上,那么新华社都是参与了很多工作在里面的,至于说这个楼嘛,因为当时澳门确实在前几年没有很多很高大的建筑物的,当时他们说也就是葡京这家酒店是最有名的,那么这些新的建筑都是这几年才起来的,所以当时新华社在澳门还算是个比较有名的建筑物,所以在个不大的地方很多人熟悉这个不奇怪,我们也很快搬家了,我们的新楼已经弄好了,可能到明年一月份,中联办挂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也会搬到那边去了。

白志建告诉我,中联办即将迁入的新总部大楼,位于外港填海区的松山脚下。而在澳门,这栋大楼的兴建还曾经引起过小小波澜。

2005年7月,澳门历史城区整体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11月,正在兴建的中联办新总部大楼遭到市民投诉,他们认为这座高达99.9米的大厦将导致松山东望洋灯塔部分的景观受到破坏。随后,中联办决定将新办公楼降低十米多,以低于松山山体的高度。

吴小莉:本来我们建的楼高是比较高的,但是受到了市民的一个要求以后我们做了更改,当时他们是有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怎么样提到您手上的?

白志健:有些居民就觉得好像这个楼(的)高度吧,有点遮挡这个。

吴小莉:澳门(松山)灯塔。

白志健:灯塔,所以我们觉得话呢,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兼顾到我们楼的需要和这个灯塔的观光,所以我们经过重新修改设计以后,大概降低了三层,最早是21层的,现在可能是18层。那么这个呢,后来社会上还是不断的有市民反应这方面意见,觉得不应该在那里建这个楼,由此的话呢,国家文物局,澳门社会文化司,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组织专家来进行了评估。因为灯塔是世界文化遗产,那么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周边允不允许盖这样的楼,经过专家评估以后就说我们这个楼没有在这个保护区内,也不在缓冲区内,不影响(灯塔景观),这是个最权威的结论性意见,应该讲这个意见公布以后社会上就没有什么更多的争议了。

吴小莉:我们从2006,2007年开始要兴建这个楼,到明年十周年的时候要把它搬进去,是不是也是因为做了这样多比较严格的论证。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赵佶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