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遍洒中国红 巴黎人要”坐地铁去中国”
2009年01月12日 14:1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中俄国家年

孙家正:中俄国家年让国人重识书上的苏联

这些年,中俄关系被一些媒体誉为是大国关系的典范。

早在1996年,正当西方风行"中国威胁论"的时候,中俄就签署了联合声明,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5年,两国的元首一年之内进行了四次会晤,并且决定在200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互办国家年,内容涵盖经贸、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

2006和2007年,对于中国和俄罗斯来说,这是两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两年,中俄之间互办了国家年,而它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层级,都超出了中法文化年和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而中俄双方的组委会主席也由中央政府层级的官员担任,分别是时任中国副总理的吴仪,和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

吴小莉:国家年就已经把这个地位已经提升了。而文化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孙家正:文化部呢,也是作为其中的参与的一个,几个主要部门之一,但是我就实际来看呢,文化的成分,仍然是很浓厚的,因此在中俄国家年之间呢,应该说参与最广的,或者参与人数最多的,自始至终文化项目,开闭幕式的一些主要活动是以文化部为主的,因为同俄罗斯的关系因为它的更加特殊性了,这个俄罗斯,同中国比较起来啊,这个中国人对于俄罗斯文化,应该说,了解的更多一点。

对于俄罗斯文化,上世纪五六十年的中国人有着最为深刻的记忆,当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成为他们青春的旋律,俄罗斯的电影、小说、诗歌等更是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生活,甚至塑造了那个时候人们的价值观。

吴小莉:其实依您来说您在求学时期,对于欧洲的文化可能接触的少一点,但是苏联的文化那些对您的影响可能还是比较大的。

孙家正:托尔斯泰啊,小说啊,果戈理啊,这些俄罗斯文学啊,包括像普希金啊,这些诗人的诗的诗歌啊,都非常熟悉了,而且某种意义上讲,从艺术门类上讲啊,无论是像芭蕾舞,还有像油画,当年的苏联,就现在的俄罗斯了是我们的老师。

吴小莉:那时候您曾经提到过,03年您就提到过,其实中俄之间这种文化交流是不平衡的,中国因为历史的关系,所以对俄罗斯的理解,当然是早期对苏联的理解,可能会比俄罗斯要多,那经过这样的一个互办国家年的这种情况之下,这种不平衡是不是稍微平衡了一些。

孙家正:那么苏联人呢,印象当中中国人很多东西是跟他们学的,但是他们一看到中国的芭蕾舞剧演出他们是大吃一惊,红色娘子军啊,大红灯笼啊,有很多自己的剧目,再加上中国的一些艺术上的变化,当时这个开幕式,我记得俄罗斯的报纸上用的最多的词是震撼,叫震撼,这个开幕式闭幕式都是。总体上讲呢,现在中国还是归功于经济的发展。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赵佶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