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于遣返侨民的秘密谈判
2009年04月10日 19:58文史博览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何亮亮] [腾飞中国] [钱学森]

正在加载中...

中美大使级会谈

1955年7月的一天,中国驻波兰特命全权大使王炳南和大使馆的同志们去郊外野餐时,机要秘书送来了中国外交部的一份电报。这是一份发往驻英代办处的电报,内容是说,美国通过英国方面的斡旋,向我建议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电报加抄驻华沙大使馆。几天后,王炳南接到了中国外交部关于要他担任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首席代表的正式通知。

中美举行大使级会谈的消息一公布,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各国重要报刊几乎都作为头版头条新闻予以报道,并作了许多评论和预测。

对于会谈的议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一开始双方就有很大的距离和分歧。我方认为会谈应着重讨论台湾问题及安排杜勒斯国务卿和周恩来总理的直接会谈并建立两国的文化联系等实质性问题。美国则只想先要回扣押在中国的美国人,并要求中国保证不对台湾使用武力。最后为便于会谈的顺利进行,我方同意了先谈遣返侨民的问题。

会谈地点仍选在日内瓦,确定于8月1日下午在国联大厦的一个小会议厅举行。当王炳南等中国代表步入会议厅时,许多新闻记者都友好地招手致意。美国首席代表是约翰逊,在日内瓦会议上会谈的两个对手再次交手了。

第一次会谈比较顺利,气氛是轻松愉快的。

第二次会谈只进行了l个小时就结束了。

双方提出了遣侨名单。王炳南提出的名单中就有钱学森的名字。

在第三次会谈中,约翰逊一开始便要求中方立即无条件地让所有在中国的美国人离境,以便为进入第二项议程中其他实质性问题的讨论扫清道路。王炳南认为如何处理美国在华被押人员问题是会谈的内容,决不是继续会谈的条件。因此他郑重地重申我国对遣返中国留学生和侨民的立场,提出美国必须立即释放那些被无辜监禁的所有中国人。这时约翰逊已不再提扣留有技术的中国人是美国的法律了。

会谈中,王炳南提出授权印度驻美大使馆照管中国侨民,约翰逊始终不同意,生怕这就等于承认中国对居住在美国的侨民负有合法的领事权利,就等于承认了中国是个主权国家,排斥了台湾当局。

经过好几个回合的斗争,约翰逊理屈词穷,经请示杜勒斯后被迫接受中方的意见。但说不能用“授权”两字,只能用“邀请”,以减少中国的合法性和法律责任。王炳南断然予以拒绝。所以会谈的遣返侨民问题反反复复进行了多次,却无积极成果。会谈进行了11轮后,到8月底,从每周3次减少到1次。会谈形成程式化,双方轮流照本宣科。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王炳南大胆地同约翰逊进行了私下接触。约翰逊在取得杜勒斯的同意后,也和王炳南进行个人交往。尽管他们在会谈桌上非常严谨,各自守住一条防线不放,会下却常有些有趣的甚至是友好的私人交往。

在会谈僵持不下时,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有时就互相邀请吃饭。首先,约翰逊想了解我方的态度,又要避免记者的视线,便在一个僻静的山上找个别墅,悄悄地请王炳南他们吃饭。后来为了同样的需要,王炳南也在同一地点请约翰逊吃饭,还邀请他们来看中国京剧团在日内瓦的演出。他们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但一再叮嘱要保密,千万不能让记者知道。看完戏,约翰逊称赞道:“这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艺术表现,是美国没有的。”

中国留美学生登上归国飞机

另外,王炳南从华沙去日内瓦,中途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换乘飞机时,也常常和约翰逊相遇,同坐一架飞机,回来时也一样。有时因气候不好,飞机不能起飞,他们还被安排在同一家旅馆住宿。王炳南和约翰逊好像成了一对旅途伙伴。

40天之后,为使中美会谈更快地进入实质性阶段,我国对在押的美国人进行进一步核实和处理。王炳南接到国内指示,于9月10日向约翰逊宣布,中国有关当局对在华的12名美国人的复查已经结束,他们可以获准出境。在其他一些具体问题上,由于我方也做了一些适当的让步,从而使这一段反反复复在原地踏步不前的会谈有了进展。

1955年9月10日,中美双方终于在会谈中达成了一个协议,也是长达15年大使级会谈中唯一达成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承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愿意返回美利坚合众国者(在美利坚合众国的中国人愿意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者),享有返回的权利,并宣布已经采取、且将继续采取适当措施,使他们能够尽速行使其返回的权利。”

不难看出,这是在互不承认的情况下,处心积虑搞出来的一份联合公报。在公报中既要体现互不承认,又要体现双方的一种共同意见,于是就别出心裁,搞了这么一个各说各的“协议声明”。

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和周总理达成协议发表的“上海公报”也仿效了这种形式。这份协议是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前唯一的一份中美之间达成的正式协议。至此,中美关于遣返侨民问题的谈判暂告一个段落。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