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1月14日,在浙江以东的舟山群岛高岛海域,我华东军区海军成功实施了一次海上伏击战,一举击沉国民党海军的第七大舰“太平”号护航舰。此役的经典之处在于,我军把陆战中的伏击战战法搬到海上运用,施出了瞒天过海的妙招。
1954年10月31日夜,国民党海军雷达观测站的雷达兵在荧光屏上发现了一个个小亮点。为了看清楚这支编队后来还有什么行动,他认真地观察了两个小时,只见这群小亮点围着高岛锚地海屿绕了一圈便全都按原路返回了。雷达兵根据经验判定,这是一支护卫舰编队的例行巡航。
岂不知,在这一常规巡航里面深藏玄机。原来就在这只舰队巡航的过程中,每艘护卫舰的舷侧都拖带着一艘鱼雷艇。由于护卫舰的体积大大超过鱼雷艇,而且编队航向正好垂直于对方的观测站,因此对方雷达只能发现一个小白点并错误地认为只是一艘护卫舰。利用高岛地形的遮蔽,在围着高岛转圈时,编队像母鸡下蛋一样迅速将一个个鱼雷艇放下后藏在了高岛的隐蔽地方。尔后护卫舰继续前进。因此在敌人的雷达看来,所有舰只全部返回了基地。
艰苦待机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11月14日0时5分,一个亮点终于出现在我雷达兵的荧光屏上:“方位147度,距离15海里,发现目标!航向62度,速度12节。”荧光屏上的舰影越来越大。雷达兵准确地报告:“是‘太平’号!”0时21分,指挥员一声令下,隐蔽在高岛锚地的155号、156号、157号、158号艇如一支支离弦之箭射向“太平”号。小艇在夜幕与大风的掩护下迅速地接近目标。4艘鱼雷艇相继射出了8条鱼雷。随着一声声巨响,所有的小艇都感受到了气浪的强烈冲击。鱼雷准确命中目标。“太平”号护航舰的右舷被撕开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大洞。海水开始大量涌入。“太平”号主机受损,完全丧失了机动能力。
这时只见舰上一片混乱,“太平”号船员们一面忙着抢救舰只,一面胡乱地对空中放起了高射炮。原来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在近距离遭到鱼雷艇的伏击,误以为是我方的航空兵袭击。我鱼雷艇趁机脱离危险区,胜利返航。
3时20分,岛上国民党军队派出了扫雷舰、护卫舰前来营救正在慢慢下沉的“太平”号。4时20分,其中一艘护卫舰系上缆链,开始拖带着“太平”号向回返。但舱内大量进水的“太平”号不久便开始急剧下沉。拖带它的护卫舰赶紧砍断缆链,以免被它一起带入海底。7时45分,“太平”号的桅杆在海面上慢慢地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