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巨浪
《国家历史》:据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引起了高层很大关注。
马立诚:是这样。《交锋》出版之后,前上海市长、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极为关注,1998年4月8日,汪老向台湾各界人士推荐这本书。4月18日,前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与我谈到当年安徽农村改革的情况,说我们写得很准确。这时凌志军在上海,没有参加这次接见。4月下旬,凌志军回到北京,万里在中南海又接见了凌志军。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在手术之后读了《交锋》,对前往探望他的前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惠说:“这本书写得不错,把改革开放20年来的斗争,用详细的材料披露出来了,包括披露了四个‘万言书’。许多同志对这些斗争的过程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这一次全部把它披露出来,对大家全面了解历史有好处。为什么邓小平讲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的话不是凭空讲的。的确是有动摇,历史上动摇过,现实中也有动摇。1989年下半年,1990年、1991年这两年半动摇得很厉害。有一家杂志1992年第一期还发文章说要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时舆论界动摇得很厉害。”谈话之后,郑惠将胡绳的话转告了我们。当然,还有很多领导人都读了这本书,并且表示了支持。前不久出版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第291页,谈到了《交锋》,给予了正面评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阅。
《国家历史》:国内媒体是如何关注的?
马立诚:《交锋》出版之后,全国各地大约有近千家报刊报道、评论《交锋》,或选载《交锋》的内容,这里边发生了很多故事,将来有机会可以说说。就北京来看,《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图书商报》、《北京晚报》、《环球时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生活时报》、《华声月报》、《青年文摘》、《炎黄春秋》等诸多报刊,从1998年3月起到年底,先后发表报道、评论或者转载,向读者介绍《交锋》。在北京三联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交锋》连续一个多月名列第一。《交锋》也名列上海市畅销书榜首。香港1998年6月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交锋》名列第四。《太原晚报》在1998年6月7日刊登一篇评论提出:“国人皆该认真读读《交锋》”。
《国家历史》:学者们有什么评价?
马立诚:1998年4月4日,北京大学风入松书店举行《交锋》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风入松书店总经理王炜主持。参加的人有厉以宁、赵宝煦、孙长江、王贵秀、白钢、雷颐、邓伟志、秦晖、刘军宁、胡伟希、钱满素、单少杰、王焱等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知名人士,及首都30几家新闻媒体的代表。孙长江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作者之一,这些学者都对《交锋》的出版给予了鼓励和好评,他们当时的发言,已经在有些媒体发表了。
《国家历史》:《交锋》对四份“万言书”作了详尽的披露和剖析,另一种主张的人有什么反应?
马立诚:北大这个研讨会开过一周,1998年4月10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三楼会议大厅里,针对《交锋》,举行了一个方向完全相反的会议。一百多人出席会议。这个聚会名称是“《中流》创刊百期座谈会”(该杂志现已停刊)。
会上,《中流》主编魏巍对《交锋》一书作了判决书式的基调发言,题目是《坚持初衷,继续战斗》。魏巍说:《交锋》这本书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把改革引入歧途,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化。其他一些与会者也发言痛批《交锋》。
这次大会有如动员令,由此开始,另一种主张的人开足马力批判《交锋》。后来以《中流》、《当代思潮》、《真理的追求》三杂志为主,把批《交锋》作为重中之重,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大批判之旅。魏巍担任名誉主编的陕西《天人古今》杂志,还出版了批《交锋》专刊——该刊1999年第1期集中发表8篇批判《交锋》的文章。2002年3月,梁柱主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四项基本原则》一书出版。该书第十四部分题为“《交锋》:资产阶级自由化向我们党发起的新一轮交锋”,这一部分共计40页,约5万字,都是痛骂《交锋》的。直至2007 年7月底,某些人士又聚在北京一家书屋批判《交锋》。
《交锋》出版10年来,极左势力批判热情经久不衰,总计发表批判文章一百多篇。这些文章上纲上线,无所不用其极,给《交锋》扣了十顶大帽子。一、“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二、“反对和歪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反对社会主义,企图复辟资本主义”;四、“鼓吹私有化”;五、“否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六、“大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七、“歪曲历史,篡改历史”;八、“只反左,不反右”;九、“鼓吹卖国主义、世界主义”;十、“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否定一切、打倒一切、扫荡一切”。
看看这些帽子和棍子,像不像“文革”中的大字报?
下一页:这本书的台湾版是怎么出的?
相关新闻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