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心语:整天看书的孩子学习未必好
2008年11月10日 17: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世说心语] [刘墉] [教育]

刘墉:各位观众好,今天刘墉谈超越,是特别的时间、特别的时段,那么答复一位观众的问题,题目是“为时间留点儿白”。

自从我们开放观众提问,我就接到很多的来信,还有电话,今天啊,答一封很有意思的,相信也是很多人都很有困扰的。问题是一位高中生提出的,他说他很用功,天天读书,几乎从来不出去玩儿,他又不笨,读书效果却不见得比那些不怎么用功的同学强多少,为什么?

好,让我先由两个例子说起吧,最近有个画廊,邀请我去开画展,我说我的作品不多,画廊又那么大,不成。那画廊老板就说,那正好啊,有些画家拿一大堆作品来,我还会叫他少展几张,退回去几张呢,不要以为挂得越多越能卖,错了,挂得密密麻麻啊,反而让人觉得不值钱。

而且欣赏画需要空间,你看,如果长十尺一面墙,中间只挂一张三尺的画,你站在前头,左右都是空白的墙,是不是特别凸显中间那张画?你也更能集中精神,静下心去欣赏。相反的,如果一下子挤了三张画在那面墙上,是不是差多了?

再说个事儿,我有一阵子在不同的印刷厂,连着印了好几本画册,发现其中一家价钱贵不了多少,印出来的东西却好得多。有一天,我就对出版界的朋友提起这事儿,那朋友一笑就说了,其实啊,那几家印刷厂用的都是德国同一个厂牌的机器,师傅的水平也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印得特别好的那家厂房很大,机器跟机器之间距离很远。不要看那一点差异,空间对印刷工人非常重要,好像他们的精神都会比较好些,做事也比较有条理,印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一样。

我今天啊,先提这两个故事,是要谈谈怎么为时间留白,很多年前台湾流行一首歌,好像是叫什么“城市少女”唱的,歌名是《青春不要留白》。青春确实要把握,不可以虚度,不能留白,问题是真正会使用时间的人,反而应该懂得留白。

这么比方吧,在数学考试的时候啊,常常附带空白的计算纸,有的人为了抢时间,心想,反正那张白纸地方大,所以随意这边算一算,那边算一算。起初啊,字写的特别大,后来空白的地方越来越少,至好啊,往空的那个缝隙里头写,有时候甚至不得不重叠到前面写的东西上头。

请问,如果跟那些做事严谨,由计算纸的一角开始,一板一眼计算的人比起来,哪个人比较不会出错?那些有计划的人,从一开始就控制字的大小跟计算的位置,很可能题目都答完了,很剩下一大块空白的计算纸。用时间也一样,很多人看来总是很忙,但是乱忙、瞎忙,到头来错误一堆,什么都办不好;另外一种人做事看起来很从容,速度也不快,能够按时完成。

这一方面因为他们能力不一样,更因为用时间的节奏不一样,紧锣密鼓、见缝插针,绝对不是最好的节奏,真正懂得用时间的人,反而是有疏有密,在密与密之间留空白的人。每年到了感恩节,美国大学多半会放长假,很多孩子啊,除了回家过节,也会结伴出去旅游。

问题是,感恩节过后一个月啊,就是耶诞节了,耶诞节之前往往是期末考,然后就放假。也可以说感恩节完了过不了多久就是考试,造成很多学生有出去玩还是留在家看书的矛盾。我以前在美国大学教书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期末考之前问学生,谁出去度假了?谁留在家用功?然后我偷偷记下来,跟那些学生期末考的成绩比对。

按说牺牲假期用功的成绩会好得多,对吧?事实证明,平均起来他们成绩确实比较高,只是我年年做统计,是年年发现,就算高也高不了多少,有时候甚至不相上下。为什么?我想一方面,那些出去玩儿的学生很可能因为平常早有准备,人家老神在在,所以敢先去度假,再回来狠狠看书应付考试。也可能因为他们虽然准备考试的时间不长,却心里头知道不能拖了,结果注意力集中,加上才度完假,精神状况特别好,读书效果特别好。

中国有一句俗话,“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相信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早早起床,原来认为一定能够很从容的出门,对吧?却因为东摸摸、西摸摸,到到来还是匆匆忙忙往外冲,搞不好还迟到。我猜那些留在家猛看书的学生,他们也可能心想时间充裕,看来用功,潜意识啊,却没有百分之百集中精神读书。

读书是有高低潮的,有时候你明明很用功,却读不下去;有时候你为了应付考试,尽了全力,甚至累得想哭,出来的成绩却好不了多少。这时候你可能把问题都归咎到自己不够聪明,再不然说考运不好,其实很可能因为你用功过度、用脑过度,就像画廊把画排得太密,印刷厂把机器摆得太紧。那些画、那些机器,那些欣赏画的人跟印刷工人完全一样,出来的效果跟感觉,却可能差很多。

这时候你应该先把心放下,回头想想,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不在太松,而在太紧?你好像在一个瓶子里头塞东西,一心只想多塞一点。结果真需要的时候,别人都一倒就倒出来了,你的瓶子却因为太满而倒不出来,就算倒出来也不畅快,断断续续。时间需要留白,大脑需要休息,人生不能够过度的死心眼,或者是勉强,当你发现走到了死胡同,如同作家走到了高原时期,需要的是喘口气,而不是硬干。

所谓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啊,如果你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身心会出问题的。希望每一位下了很大的工夫却成绩不好的同学,好好的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了这个问题,今天就聊到这儿,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刘墉谈新新人类教育:“倒霉”也能变“幸福”(2008-10-25 11:29:00)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