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国共内斗是相异意识形态共寻救国路
2009年05月05日 15:3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时事开讲] [五四运动] [姜声扬] [邱震海]

正在加载中...

邱震海:历史没有给清末统治者以太多机会

所以对当时的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他有许许多多的困惑,第一,他们首先认为首先是我们中国在技术上不行,就是器物,中国所有,所有我们的科学技术不行,所以在器物上、在科学技术上,也就是说纯技术层面要追赶西方。然后发现纯技术层面追赶西方还不够,后来发现这后面还有很多制度的问题,有社会制度,有很多我们的经济管理制度,有很多制度层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呢,其实这个问题在清朝末年就已经,当时包括慈禧为首的一些清朝的统治者,都部分的已经有所认识,所以在清朝的最后的十年,有了清朝的新政,清末的新政,试图来引进些西方的所谓的宪政民主。但是由于历史没有给清末的统治者以太多的机会,而且确实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了。再加上当时有许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要推翻这个2000多年一个封建的王朝。所以后来有了1911年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之后基本上是全方位的要尝试引进西方的宪政民主,至少这个框架都已经搭起来了,请注意我讲的只是框架,这只是皮毛,但这个皮毛很重要。这说明当时的一些中国的救国志士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已经从原来洋务运动,就第一次这个中国现代化运动器物,重视器物,重视技术层面,已经进入到了制度层面。

然而我们知道无论是在清末的新政的十年,还是后来“辛亥革命”从1911年到1919年那个八九年时间,也是步履维艰,再后来又出了很多北洋军阀。说明如果你纯粹是一个框架,纯粹是搭西方民主、宪政民主一个框架,而没有在后面根本的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反思、有所更新、有所脱胎换骨的话,那么从器物到制度只不过是框架上的更改,而你本质没有更改。

那么这个本质是什么呢?于是很多的知识分子就认为这是文化,中国的文化出了问题。你看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很多的学者还在研究,中国的历史上为什么有兴衰有覆灭,为什么有朝代的更替。所以很多的知识分子就认为,这与其说是制度层面,还不如说是文化层面。

所以从技术、器物到制度,从制度又到文化,这是在清末可以说四五十年时间里面,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一直在思考的东西。所以在这么一种背景之下,这就是“五四”之前的,前四五十年背景,到了后来有了“五四”一代人,有陈独秀、有胡适、有鲁迅等等这些人,所以基本上就出现了一个新文化运动。这个新文化运动从我们今天90年以后的历史,重新回过头来看觉得很激进,因为他要取消白话文,取消很多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当中的东西要全部。

姜声扬:取消文言文。

下一页:邱震海:精英阶层的焦虑感是时不我待的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