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台湾的认知:从鸟瞰到平视 走了60年
2008年11月11日 15:42凤凰网专稿 】 【打印

何润锋:紧贴时事,现在开讲,这里是《时事开讲》。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上周结束了历史性的台湾之旅,究竟该如何解读陈云林此行的历史意义?又该如何理解绿营人士的暴力相向?而在此基础上,又该如何研判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此前对陈云林这趟台湾之旅进行了全程采访和报导的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先生,今天要在节目中,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点评。不过节目首先我们要来听一下台湾各主要政党的领导人,对于陈云林此行的一个综合评价。
吴伯雄:我第一次有海协会的领导人到台湾来,这是一个突破,也代表了某一种两岸关系的一个进展的意义。

宋楚瑜:我相信,这次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让我们中国人不仅有诚意,更有智慧的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纷争,不再是武装的敌对,而是务实的面对。

郁慕明:陈会长这次来,就等于2005年的,不过是延后了三年,这也说明在这三年,有很多人,两岸都有很多人在努力的推动,开展两岸的一个新的契机。所以2005年到2008年,这个三年的时间,是等于我们没有浪费掉。

蔡英文:这一次的四项的协定,我觉得如果能够在不伤及主权的情况下,我觉得也是一个,我相信就是说是过去的我们所规划事情的一个延伸。但是我是还是有点担心,就是说这个协议本身,是不是有暗藏一些令我们担忧的事情,这恐怕后面还是看后续的处理。

陈明通:虽然他说他来不谈政治,没有政治的议题,但事实上他来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政治讯息,各方会进行政治解读的一个行为。

何润锋:杨先生,我们刚才看了这个您对于台湾各主要政党领导人的一个专访的片段,其实对于陈云林访台以及陈江会,您个人有哪些解读?

如何评价陈云林访台的历史意义?

杨锦麟:我相信从意义上来讲,这真的是历史性的跨越,排除了许多的困难和阻力,实现了两岸两会第一次完整的互动,而这次互动从93年的辜汪会谈,到今年的第二次的江陈会,算是两岸两会第一次的循环。

何润锋:15年的循环。

杨锦麟:15年才一个循环,这个时间是比较长的,等待比较久,但这步迈出实际上也是两岸关系60年来的一次突破。第二和平发展,实现了两岸关系互动中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彼此交集在和平发展之上,希望两岸关系继续的朝向缓和、互利的方向发展,应该说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这次两会是代表了这个心愿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第三,台湾的朝野两党我们看到了,对签署的四项的经济性议题这个协议没有太多的意义,说明以民兴利是两岸当局和朝野各界最大的交集和共识,不敢去触碰,民进党再反对都不敢去触碰那四个东西,而这四项协议来讲,是台湾主流人民的需求。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很多朋友的舆论会注意到,马陈会在台北宾馆,5分钟,全程7分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彼此之间的存在,这里面就是互不否认的开始。同时也显得比较小心翼翼,双方的表现比较拘谨,比较紧张,那么有点匆匆忙忙,据说也是幕后角力的一个妥协的结果。但这说明彼此之间毕竟是60年来迈出的一小步,这将使未来的两岸关系互动,将过去很多的不可能开始变为可能,或者可能激励很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一个分裂民族,第一次经过60年的一次握手,第一次的和平互动,我个人认为,将成为21世纪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已经可以进入一个史册。

何润锋:是。

杨锦麟:所以这点来讲是不简单,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对陈云林先生这次此行压力也比较多,除了民进党个别暴力团体的手法之外,什么“共匪”之类的不管它。关键一点应该是,他的人性化的表现、温情化的表现,柔软的身段,然后表述的感性,尤其是他用台湾民众比较熟悉的,不断的鞠躬,来表达那种敬意,同时用哽咽、数度流泪这种人性化的方式。

那么一个分裂的民族,这么一个中共对台政策,正面形象在台湾的表现,体现了中国大陆的对台系统在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它也有长足的进步,在延续几代人的传统的精神上,有一个历史高度上的一次飞跃。他们的善意和真诚也促使台湾多数民众,也让既定脑袋中的大陆官员形象,应该有很大程度的改观。唯一要检讨的我觉得行程安排比较多,有太多的应酬,酒可能喝的太多,宴请太多,授人以柄,这也变成民进党攻击的一个目标。

从这个情况下,我们还能展望,是毛泽东、周恩来时期,邓小平、邓颖超、杨尚昆时期,江泽民主政时期、胡锦涛主政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的一个厚积薄发,它超越了政党的界限,它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样讲来,实事求是的面对,两岸关系也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调整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策略变化就是和平发展,搁置争议,不再回避台湾的现状,不再否认对方的存在,也正视台湾拥有相对的治权这么一个客观的事实。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两岸胡锦涛讲,两岸是生命共同体,两岸共建幸福的共同的家园,这是个新概念。所以我讲,这体现出中共对台政策有四个一些因素。

下一页:如何落实以民族利益为最大公约数的对台诉求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