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的社会 封闭的心灵?
2008年08月01日 13:5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时事开讲] [开放的社会]

鲁韬:邱先生,这些年我们好像一直都把目光向外看,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有一些内地现在的理论的声音也是走的很快、很远的。


邱震海:对,我最近注意到在广东有一本杂志,叫《同舟共进》,不是同舟共济,是同舟共进,我们可以请导播帮我们出一下这本杂志,这个他是广东省政协主办的一份杂志,看了几次以后,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这本杂志非常之开放。

所以我认为这里面过程当中,我们上一节讲到国民素质,尤其在奥运这么一个具体的个案过程当中,如果说奥运是非常集中的折射了我们的问题,那么其实奥运也是可以非常集中的帮助我们来提高我们的心灵,开放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一些国民的精神世界和国民素质,所以这里面让我感到,我只能用相对比较吃惊的两个字来形容这个杂志思想上的开放。

鲁韬:您不妨给我们介绍一下。

邱震海:有一篇文章叫《将开放透明到底》,作者是张心阳,是《解放军报》理论部的一位高级编辑,是一位军人。它里面讲到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新闻透明,同时后面也有一些国内的一些维权事件,两者进行比较。

它里面到最后这样说,他说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开放透明都是光明磊落的表现,有自信力的表现,尊重民众、善待民意的表现,权力者越是敢于开放透明,越能受到民众的信任和尊重,这是一种正和的,不是临和,是正和的博弈,请注意,他是解放军报的一位理论部的编辑。

同时这一期即将出版的这个月份的这一期也做了一个专辑,是“中国如何与世界交往”,这里面就涉及到中国如何看自己,世界如何看自己。它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讲说,如果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这个课题,其实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前途和命运,从封闭的社会、封闭的心灵,到开放的社会、开放的心态,这种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百年中国进步的一种轨迹。

后面有几篇文章的几个作者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有一篇文章讲到“中国大国思维与大国责任”,它的作者是郑永年先生,我们在《联合早报》、《参考消息》经常都能够读到他许多文章,这里面也是讲到大国思维、大国责任。

还有一篇文章我们后面出一下是叫“国际交往需要什么样的形象和心态”,作为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员杜平先生。他里面尤其是讲到,他说我们可能以前比较注意的是中国官员的形象,中国的官员形象希望他们到了国外之后,能够有一种跟世界接轨的形象。其实老百姓,中国每一个国民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比官员的形象更为重要。

我想这就涉及到我们刚才在讲到了,奥运期间我们每一个国民如何注意我们自己心灵的提升。他说到,他说过去中国社会过于粗线条,政府过于强势,官员过于强悍,处理人际关系过于粗糙,民众的心态大多有一种浮躁。所以希望未来,尤其在今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大家能够逐渐的摆脱这么一种浮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