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新中国60年的“3亮点3功课”
2009年10月02日 12:0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姜声扬:所以明白了,然后在这个时候,邓小平第三度复出,然后在1979年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改革开放。这个决定是不是扭转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变迁?

邓小平推市场经济和私有制

石齐平:应该是吧,应该这么说,我的感觉,真的是感觉老天保佑中国。邓小平还在,邓小平还能复出,邓小平还能在复出之后重新掌握一个最重要的决策的决定,对吧。

姜声扬:嗯。

石齐平:我要指出一点,就是当时这么多的中共党员里头,我相信邓小平作为一个中共党员,跟其他绝大多数的党员有一个最大的经历是不同的,因为他16岁就去法国勤工俭学。他当时很注意在学习西方国家,他当然明白嘛,当然以他的聪明智慧跟努力,他当然明白什么叫市场经济,什么叫私有产权制,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他心里面明白的。

回国了,回国参加革命,那么这就一句话带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时给全世界,中国人一种非常高的期待跟憧憬,可以摆脱过去所有的贫穷落后等等,哪里想到没几年以后,就走上了纯粹的计划经济跟公有体制呢?你说那个时候邓小平心里明不明白?我估计他明白的,但他能改变吗?改变不了,因为谁能去碰那个东西?邓小平后来不是也被斗了吗?对不对?

杨娟:就是雷区。

石齐平:总算熬到了1978年,刚才讲他还在,他还能复出,他还能做重新决定,这个时候你说他还有什么犹豫嘛。当然就是市场经济,当然就是走多种成份,包括私有产权制在内的这条路嘛。

杨娟:对。

石齐平:可是有一点我相信很多人没想过的,那就是一个像邓小平这样对中国共产党跟对中国作出这么巨大贡献的人,连他的嘴里都不敢讲出那四个字“市场经济”。说明过去30年,那个左跟极左的包袱沉重到什么地步。所以你这次就明白了,为什么邓小平在那个时候开口就是思想解放,闭口就是思想解放,思想如果不解放,这条路怎么走得下去呢?那么怎么办呢?不敢提这四个字,那就发明啊,发明找另外四个字,经济学家都没听过的,商品经济把市场经济给包装一下,这一包就包了14年,到了1992年十四大的时候,才正式敢以真面目出来见人,前面再加上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讲这段故事你就明白了,中国走上这条路,这一条路真不容易啊。

杨娟:确实。

石齐平:一个名词,都要奋斗这么多年,坎坷,走到今天真是让大家觉得有点欣慰。

杨娟:对,没错,刚才听您说确实是太不容易了,那这么说邓小平要把这个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都要花这么大的功夫。那如果他要把这个公有制转化成私有制的过程,岂不是更加麻烦?石先生,您刚才说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舵手,这是我们大陆人都是这样叫他的,他在操纵中国这条大船的时候,确实是遇到了很多的艰难险阻,但是他都想到办法去解决它。不过在把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到底难在哪?

石齐平:那个比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还要难,因为它涉及到产权问题更严重嘛,但是如果说邓小平是知难而退的人的话,那就不是邓小平了。

杨娟:没错。

农业改革→包产到户→承包制

石齐平:他就是知难而进,那怎么办呢?农业跟工业里面,他首先挑农业,我想一般人都以为他是要先吃饱饭,这个理由也对。可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产权相对比较简单,农业问题、产权问题都是跟土地有关的,土地也是国有的,怎么办呢?他就把它分开来两部分,所有权是国有或者集体,经营权那交给农民吧,试验试验嘛,30年承包嘛。这一承包立竿见影,1979年8亿老百姓吃不饱的,1984年基本上都吃饱了,这个像变魔术一样,上上次的阅兵就是1984年嘛。

杨娟:对,35周年。

石齐平:35周年嘛,当时邓小平是大阅官,“同志们好”,对不对。

杨娟:嗯,讲四川话。

石齐平:然后突然间有一个“小平你好”,北大的学生,是不是?

姜声扬:对。

石齐平:说明什么呢?完全是自动自发的内在的感动、感激跟感恩嘛,农业问题,那么就这样搞下去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