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新中国60年的“3亮点3功课”
2009年10月02日 12:0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中国一甲子》奈思比:最出色的预言家--邓小平

石齐平:第一个就是我们最近在节目中曾经介绍过的,由美国很著名的趋势大师叫做奈思比,他为什么叫趋势大师?因为他对很多大趋势的预测非常准,所以被封为叫做“未来学大师”,但是他自己对这个封号确实不公,他不喜欢。他说你们要如果认为我的预言准的话,我告诉你们还有一个预言更厉害的。那就是邓小平,他就举一个故事,他说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当时参观福特汽车公司,后来邓小平就做了一场演讲,在演讲里面他讲了下面两句话,“中国必须要学习美国,必须要向美国学习”,然后在2000年的时候,2000年注意啊,中国会变成一个全球的工业强国。奈思比也在现场,他说我们坦白讲对邓小平讲这种话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也不会太重视,因为你知道吗?当时福特汽车一个公司,一个月的生产量就要比全中国所有汽车厂一年的生产量还要更多。怎么会?邓小平,听听算了,是吧。结果现在事后证明,乖乖不得了,所以奈思比说真正伟大的预言家是邓小平。

姜声扬:好,小平同志了不起。那另外一位,您讲到的例子又是谁呢?

石齐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姜声扬:理查德·尼克松。

石齐平:OK,当时中美建交之后,尼克松没有多久,我记得在70年代就写过一本书,一部叫做什么战争?

姜声扬:《Real war》。

尼克松:西方是否还能存在我不知道

石齐平:《Real war》,就是《真正的战争》。里面有谈到中国的一些部分的时候,我记得他上面几句话,引用给观众朋友听听,我觉得很重要。他说“中国是一个无限可能的国家,它拥有非常多的人才资源,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如果中国脱离了计划经济,那么西方世界是否还能存在?我不知道。”尼克松讲这句话,今年似乎来看不得了。

杨娟:对,听您说起来,尼克松包括邓小平,他们两个的预言都是非常非常的准,准得都有点吓人了。那您认为,为什么他们两个人之间能够作出这么准确的判断?

关键:中国走向市场经济

石齐平: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共同逻辑就是跟市场经济有关,你说尼克松讲脱离计划经济,脱离计划经济就是走向市场经济嘛,那么邓小平说向美国学习,向美国学习什么?学市场经济嘛。所以他们两个表述的方式不同,但实际上核心内容是一样,说明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关键,改变中国命运最大的关键就是市场经济。

姜声扬:好,这个关键就是市场经济。石先生,新中国一甲子,对此您有什么样的观察和分析呢?

石齐平:我觉得今天我们借这个机会,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做一个评论。

姜声扬:好。

中国60年:3误区 3亮点 3功课

石齐平:第一个角度就叫做误区,什么叫做误区呢?就是中国过去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所以叫误区,就是它当时不知道,它以为是对的,但事后证明是很大错误的。第二个是亮点,亮点就是很精彩的,很棒的,想法跟做法。第三个就是功课,功课就是说现在看起来,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这三个角度的评论都有三个重点,三个误区,三个亮点,三门功课。

姜声扬:好。

杨娟:那我们一个一个开始讲,向讲误区好不好。石先生,如果您认为在新中国过去一甲子的岁月当中,如果有误区的话,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第一个误区:极左

石齐平:假设你今天在中国大陆问一些朋友,他们对于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估计大多数的问题就是文革,就举一个文革的例子,或者大跃进。其实,用一个字来表述,就叫做左,或者叫极左,这是中国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左跟极左实际上可以体现在不同方方面面,比方在政治上它是搞文革、大跃进,但是外交上它可以跟所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搞对立,它的文化上就是破四旧,它的经济上就是计划经济跟公有体制。现在就集中在谈谈经济上,计划跟公有体制。

左:计划经济公有体制

石齐平:我相信今天如果我们去问一般中国老百姓,包括年轻人,包括即便是中学生,我大概都有这个想法,都有这个自信。你去问他,他一定很明白市场经济跟计划经济的不同,而且市场经济有个优点是计划经济没有的,那就是效率,那就是资源优化配置,中学生都懂的,可是那个时候都不懂,决策者都不懂。

第二,你再去问他,他也明白私有体制跟公有体制相比的话,私有体制有个公有体制没有的优点,那就是能够了解到人性,把人性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但是,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当时就没走市场经济,没走私有产权制,结果走了公有体制,纯粹的公有体制,再走上计划经济。结果呢,所有的精英都一样嘛,跟现在一样的勤奋,跟现在一样的聪明嘛,但是当时中国人民自己的肚皮都喂不饱,1978年的时候,数以亿计的老百姓是吃不饱肚皮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