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成首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制造业大国
2009年08月07日 09:31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中国的“人口红利”何时结束?

石齐平:我想上海市政府对这也做了一定说明了,它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子,因为上海的户籍人口有300万人是超过60岁的老人了,那这个比重在所有户籍人口中占的比重是20%以上,是全国这个比重的一倍,而且也接近世界上一些老国,像日本或瑞典接近那个水平了,这个样子,如果再不去给它调整的话,将来人口老化的问题会非常严重。

但是,你刚才讲了,它说也不是全面开放,符合条件有十几个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就是说夫妇两个都是独生子,夫妇两个生的是残障的子女,夫妇两个是重婚的,或者夫妇两个是少数民族1000万人以下的,这些等等都可以,其实第一条就相当宽了。

刘珊玲:您说很宽了,怎么说呢?

石齐平:就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对不对。你要知道中国一胎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1980年的初期,因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修订以后,当时就有义务,夫妻双方面只能生一个孩子的义务。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27岁以下嘛,今年2009年,今天你在中国大陆看到27岁以下,理论上都是一胎化之下的一个孩子,他们都符合条件,你说宽不宽。

简福疆:宽。

刘珊玲:宽。

石齐平:宽了吧。

简福疆:那你说1982年,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定的胎化的政策?

经济困难导致一胎化政策

石齐平:你想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也就1978、1979年开始,当时中国还没有完全走上市场经济,只是往这个方向走,经济条件还是很困难,坦白讲那个时候还是很多人吃不饱,所以当时就会很容易想到一个逻辑嘛。既然吃不饱,还有这么多人要吃,就要少生嘛,所以这个逻辑也言之成理,当时就这么一想,所以就这么决定了,但这样一个政策到现在为止,确实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刘珊玲:那刚才也是讲到这样的一个生育控制政策已经实施了将近有30年了。那么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可以评价得失的一个时机?

石齐平:我觉得是该评价了,差不多20、30年的一个公共政策适当评价。

首先我们要谈谈公共政策在过去30年确实也有它正面的贡献,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在过去人口生育。如果这30年不加人口限制,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可能在2%,2.5%或者更高,如果以10亿人口作算的话,每年大概就会增加1000多万人,那么30年,你可以算算起码就3个亿。

人口红利=教育成本降+医疗费未增

石齐平:那么在这个政策下,把过去人口的高峰给冷却下来,这有个好处,什么好处,对经济发展有好处,就是你可以不要花很多钱,去投资在教育成本上面,同时你也可以不需要花很多钱,因为还没老,也不需要花很多钱做医疗保险这方面的支出,这个时候一句成语叫轻装上阵,没有很大的负担嘛,所以9.8就这么跑出来了嘛,这就叫人口红利。

得到的人口红利,但是话又说回来,30年下来确实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方说执行起来就有很多困难,有人就偷生,有人也不怕罚,他就生。这里就不公平,也有人权人道的争议,再说我们可以看到性别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异,然后家庭的组织出现了异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口老化提前出现,这个才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焦点。

简福疆:相信这也是上海定一个新政策主要的考量原因。

石齐平:对。

简福疆:但你说到老化,现在很多的国家跟地区都遇到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担心,原因在哪里呢?

石齐平:我说第一条大家要先听一听看,就是要观察一个国家的短期经济增长的化,你不需要担心关注人口的问题,不管是数量、质量或者是性别结构,什么都不要管,因为短期这些东西都不变,但是如果你要看一个长期的发展,10年、20年、30年或者更长,你必须要看人口因素,因为它会变化。

石齐平:你比方说我们讲战后这一段发展的历史,美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的非常棒,对不对,其实跟美国的战后婴儿潮有关系。美国战后婴儿潮从1946年开始到1965年,大致20年时间,生育率突然提高了。因为大家没有什么压力,生育管制又做的不普遍。婴儿潮的人口到20岁左右,就是1965年开始,陆陆续续开始工作了,这些年轻人脑筋好、有活力、有创新能力,购买力也很强,所以就带动了美国的经济,但是到了2010也就过了,明年60岁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zhenghf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