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一个值得全人类铭记的时刻。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大地一声吼,数以万计的生命之火瞬间熄灭,地震又一次在中国的大地上撕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举国之殇,全国同咽。悲痛过后,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为什么汶川会发生如此强烈的地震,它有怎样的地质构造,地震预报是否和天气预报一样的简单,地震预报工作的难点究竟在哪里?有关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沈正康先生。
沈正康,结缘地球物理研究二十余载,上世纪80年代北大毕业,随后赴美留学,并获得地球物理博士学位,留学期间,沈正康参与并主持多项美国国家级地学研究工作,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回国后,担任中国地震局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教授.
汶川地震由7.8级改为8.0级 0.2级意味着什么?
主持人:沈先生,可能很多的观众在这次汶川大地震的预报中间,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这次地震的强度,刚开始预报是7.8级,但是过了几天以后,又修改为8.0级,他们相差好像只有0.2级,可是这0.2级意味着什么?
沈正康:0.2级虽然数目看着不大,实际上从能量来讲差了有一倍。可是这个并不意味着说,我们前期的工作就做错了,实际上我们对于这种地震震级的认识,是一个实验性的过程,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收集到全球各地地震台采集到的数据,然后同时用数据做一个分析,最后根据统计的性质,能够决定一个震级。在地震刚刚发生之后,我们搜集到的数据肯定是不够全的,所以得到的震级会有一定误差.
主持人:我们知道地震的强度只会是一个,但是地震的裂度,好像一个强度的地震的裂度,会因为和它的距离或者和它的位置关系不一样,是吧?
沈正康:地震的震级只有一个。实际上人们一般用裂度这个词来表明,如果你在地球表面一点,你感受到这种地震的破坏或者说你感受到这种震动的强度有多强,那么随着你所在的位置离震中越远,那么你感受的实际上是越弱,所以可以说同样的一个地震,它有唯一的震级,可是你在不同点,会感受到不同裂度。
主持人:那么强震过后,也不断地有余震在发生,而且我们看电视也注意到,有很多次5级以上的余震发生,甚至是预报到了6到7级余震发生,当然最后它没有发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余震接连不断地发生?
沈正康:这个也是和刚才所讲的地震的震级有关,震级由于大,首先地体非常大的范围遭受一个破坏,而这种破坏不是说在破裂的时候,它就一下把所有的能量全都释放完了,它的释放常常是不完全的。而且地震震级越大,那么这不完全的成分,可能存在就越多。所以在一次大震之后,这种不完全的释放,仍然处在一种不大稳定的状态.
汶川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异同
主持人:有一次和32年以前1976年的唐山的这次大地震相比,这次汶川的大地震和那次大地震,有什么样的同和不同呢?
沈正康:如果说同的话,原来我们说汶川是7.8,现在我们说是8.0,唐山震级被定为是7.8,所以从震级上来说,现在通过我们修改的震级,可以说可能能量要比它还要大一倍。如果研究它产生的原因的话,一个就是说,唐山地震的破裂是发生在一个城市地下,恰恰又发生唐山市的脚下。那么,由于唐山城和城市离震源太近了,所以产生这种破裂是非常巨大的。还有就是,我们这次汶川的地震,现在已经知道它的破裂面是倾向北西的。它这个破裂面是一个斜面,斜面是它的走向是指向北东的。
沈:可是它往北西方向倾,然后在破的时候,是包括汶川,我们叫做上盘,是相对于南面的,比方说都江堰那是下盘,是做这样一种逆冲性的活动。这种破裂有一个特征,就是说上盘所感受到破裂强度,要比下盘厉害得多。
主持人:唐山地震是32年以前,那个时候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非常低,所以那次是没有得到预报的。32年以后,汶川这么大的地震,也没有在事先好像有任何预测,所以有很多人就想,怎么可能,难道32年以来,我们地震预报的科学发展水平,没有任何前进吗?
沈:当然如果你从最终结果来看,32年前没有预报,32年后仍然没有预报,这可能看不出多大差别。可是从我们从事地震科学的研究的人来看,这32年来,实际上仍然说我们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虽然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地震预报的一种目标,可是我们对于地震,它是怎么回事儿,它的成因,它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我们通过32年不懈的探索,有比原来要深刻得多的认识。我今天要讲的就涉及到这个问题,就是有关地震机理的基础性的研究。
相关新闻
编辑:
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