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秋雨时分 > 往期文稿 > 正文 |
|
余秋雨:好,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闪问。
同学:我记得好像在小学五六年级,老师会让我们买很多类似的作文经典,然后让我们造排比句、对偶句,做押韵。您觉得就是这种文化教育对于追求当代骈体有什么影响?
余秋雨:有啊,它正是这么教育的结果,但是问题是没有人去控制它。
其实国外都发生过这样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法国的古典主义时期。当莎士比亚的戏从伦敦出发到巴黎去上演,观众就哄堂大笑。当哈姆雷特一上来的时候,仆人问现在几点了,当时的法国观众哄堂大笑,因为按照古典主义原则,应该是请问高贵的先生,在那高高的钟楼上,我们的时钟正敲着几点。古典主义的话语非常繁复,这种语言后来被雨果勇敢地抵拒了。雨果带了200个人,站在那些发笑的观众后面狠狠地骂他们,这帮年轻人被称为"铁军",闹了几天以后,再加上雨果本身的威望,就把这种古典主义势头有点压下去。有一个现代派诗人叫铁尔,他也说,他那天晚上穿的红马甲是法兰西民族文学走向近代化的旗帜。
所以我们一定要摆脱出来,尽管我们的现代骈文其实和古代骈文相比,文采根本谈不上,但是套子进入了,就是好东西没有,坏东西全进入了。这个时候如果不挽救出来的话,真是上上下下都成了大问题。
同学:秋雨老师我要问一个关于戏剧相关的问题。原来周总理看了昆曲《十五贯》之后,决定要把这个濒危剧种挽救回来。而现在昆曲却变得这么时尚,演出票价奇高。我想知道您怎么看待现今昆曲演出的这个现象。
余秋雨:是国宝就要藏在那儿,不要成为流行产品,普及了它就不是国宝,所以我不认为昆曲需要普及,现在这一点上好像大家都已经搞错了。在二十几年前,当时谁也不认为昆曲好的时候,我在国际社会上不断地讲昆曲好,我说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三种艺术曾经充分普及过,一个是唐诗,一个是书法,还有一个就是昆曲。当时好多人都觉得不对,中国戏曲最好的应该是京剧,也有人觉得不对,按照关汉卿的说法应该是元杂剧,尽管它已经死亡。我说还有昆曲,当时好像响应的人比较少。后来联合国肯定了它是非物质遗产,现在有多少研究者都说它毫无缺点,如果毫无缺点怎么就存活不下去了呢?我觉得中国就是这样片面,在它走向衰败的时候,没有人为它讲话,当它获得了一个好的地位,好多人就一哄而上,为了它来过日子了。这不是一个文化人应该有的良知。
同学:刚才秋雨老师谈到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我想到我的一个同学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就是论诗歌的走向,以及诗歌历史的重写问题。他说从80年代以后,当代诗歌已经消亡了,逃遁到流行音乐的歌词里了。您觉得是这样吗?
余秋雨:中国的现代诗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当年当北岛、舒婷和顾城的诗出来的时候,我觉得现代诗成气候了。成气候不是说量多,而是它出现了自己的完整形态,这样的诗后来没有很好的继承。至于你所说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能够延续诗体的方式,但它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不同的文体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诗化情感。但是有共同规律,一个独立的形式一定以几个大家的出现作为宣言,作为成立的标志,而大家的出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们无法预计。但是我们现在这块土壤很可能埋没他们。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现在首先要改变这种土壤,否则我们真可能埋没了那些本可以成为非常了不起的跨时代的艺术大才。
编辑:
罗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