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司马迁:用人性光辉温暖中国历史
2007年06月22日 09:25凤凰网专稿  【

余秋雨:我们好像又到了闪问的阶段了。

同学:2006年最著名的媒体事件就是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的热播。播出之后很多学者和媒体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其中最核心的批评意见就是说这部纪录片将九个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

标签化了,是一种简单粗糙或者偏瑕的理解。我不知道您看没看过这部纪录片,您认为对这样一种历史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

余秋雨:我看过部分,我不可能全部看完,因为每天播出。我倒不太赞成对这样的一个作品进行如此严厉的批评。现在面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可以有多重的话语角度,这部纪录片也是一个话语角度,不同意的历史界的朋友可以用另外一种角度来表述。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表述比较清楚容易,拍专题片也不难,所以它可能用我们前面讲到的无数的角度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感觉。

像大国崛起所碰撞到的这个话题,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按照这个角度完整系统地梳理过,那么它做这么一个首次梳理,而且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还是合理的。它尽管在国家媒体播出,但是它并不是过去所讲的"钦定范本",它本来就可以是多元的观念中的一种。它里边确实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还没有解答的。

我不认识作者中的任何一个人,但是我相信如果按照历史的过程来做这样的一种梳理和发言,有它正义的一面,当然它不是完整的结论,有其他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做出另外一个角度的发言。

同学: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消息说,一个网友发现他的日本邻居老是向他咨询一些类似于董仲舒是谁、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原来是因为这个日本朋友要考警察,如果不知道这些问题的话,考试可能过不了。为什么中国文化辐射的这些地区,比如日本、韩国,对中国历史这么重视,甚至比我们更加重视?

余秋雨:暂时不要把它放在民族文化的高度去看。我现在看开心辞典已经考到了外国文明极端细小的一些角落,我还算是知识比较丰富的人,但有的知识的细致程度让我大吃一惊,它考的对象也是普通市民。我想那些国家的人也不会欣喜,认为中国突然对他们一千年前的一个什么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这倒不是,我认为他们的这种历史文化知识的考试同样会考到美国、英国、法国。

中华文化是一个世界上的大文明,而且曾经长时间滋养过日本,这是个事实,所以对于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成为他们文化知识的一个部分,我想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这个事情对我们的启发就是,第一,以后这样的考试应该增加文化历史知识的考察,第二就是不要受国界的限制,这是我们以后考试的时候需要参考的。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编辑: 罗昀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