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奇耻大辱是《二十五史》的起点
2007年06月08日 16:11凤凰网专稿  【

 

宣传片:一个人的奇耻大辱换来了一个民族的修史传统,使中国拥有了一代代延绵不绝的历史记录,这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奇迹,因此,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屈辱中执笔的那些日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量怎么评价也不会过。

余秋雨:我前面讲了一下,司马迁生平中一个关键的灾难带来了他一个极其重大的贡献,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讨论一下,司马迁的贡献到底有多少?有人说在司马迁之前,无论是《春秋》、《尚书》其实都已经开创了修史的传统,那么司马迁在这个传统当中,他的特殊地位在哪里?他对后来整个中国的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走向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意义正面的有多少,有没有负面意义?这个问题是一以贯之的,我很想听听我们北大同学们的一些想法。今天还有好几位新来的历史系的同学,那更有发言权了。

学生:其实我觉得司马迁即是史学体例的一个开创者,同时又是个继承者。孔子是把某种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融入到历史的记录当中,司马迁也是这样,而且除此之外,我觉得司马迁对史学最大贡献在于他写就了一个通史,这个通史赋予中华民族基本历史意识的一脉相承继承,或者是历史责任的一脉相承。我觉得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史记》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人物原型,现在我们会说谁是一个项羽式的人物,或者谁是一个刘邦式的人物,我觉得这种原型是一个挺大的贡献。

余秋雨:你这个问题我们下次还要认真讨论以人物为核心的修饰方法。你刚才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不管是理念还是模式,如果想具有历史的延伸性和继承性,就需要确实好读,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可接受的效应,而且接受的范围超过严格的史学界,超过少数的精英阶层,这是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观念,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偏袒。司马迁好像有一种倾向,他比较喜欢描述和赞同那些失败了的、但是很有英雄气概的人,比如项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还有陈胜吴广这些人。倒不是说不应该写他们,而是说是不是因为他们失败了而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一点我觉得可能会导致之后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很重大,就是司马迁的主观立场比较明显,司马迁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中国历史上的麻烦问题。中国的历史非常强调正统,非正统的就是叛臣逆子,后面写史的人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来判断正统,特别是在乱世,断定正统的难度很大。譬如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三国演义》,你要判定哪一方面是正统难度很大,那么这个时候就设定了写史者的立场、态度、爱憎。

这个悲壮的历史的起点是一个脸色苍白的男人,他承受着非常大的痛苦,或者说承受着巨大的耻辱,他个人的耻辱换来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他过的日子非常不好,但是他换来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有史可寻和以史立身,所以这个人非常了不起。我们不断为我们的历史唱颂歌的时候,我们始终看到在汉代有这么一个看上去很委屈的男性的影子。这一切虽然不完全由他开始,但是却是由他订立的规范,不管是帝王将相、侠客隐士或是文人骚客,他们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脑袋后面有一支巨大的史笔,都觉得它会记述自己所做的一切,这支史笔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历史。我们以后要讨论这个控制力到底有多少是正面的、多少是负面的,但是毫无疑问,它控制住了中国的历史。如果是正面的话,那么这支史笔传达了一种有关人间正义的基本界限,使诺大的国土上发生着非常多的事情,非常漫长的历史当中出现了很多波澜。它基本上一脉相承,所以我们总觉得那个受尽屈辱的司马迁真的做了一件让我们百世都要感谢的大事。

 

   编辑: 罗昀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