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民国时期人们是怎么吵架的
2009年02月18日 19: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梁文道] [锵锵三人行] [窦文涛] [陈丹青]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说片头音乐有点像大祸临头。我发现你们俩是很有样子的,你看他这个画家,形容一个东西,老爱说什么都有样子,主持人得有主持人的样子,工人有个工人的样子。那天咱们还聊到,说到上海,丹青兄说到上海看,他记忆中几种人的样子,比如说阳气的那个,就是阳刚之气。

陈丹青:很稀罕,也不能说见不到,偶尔经验。

窦文涛:比如说上海工人阶级的样子哪去了?我记得你说了几种,还有一种没有说呢,上海现在还有一种什么样子见不到?

陈丹青:还有一种就是上海女子。

窦文涛:资产阶级小姐。

陈丹青:她一般会认为是资产阶级小姐,我愿意说是中产阶级,她未必家里很有钱,我现在想起来,就是我们小时候见到的阿姨,现在想起来也就二三十岁左右,包括我们小时候见过的老太太,五十岁以上的,七十岁左右,一个当然走出来很有样子,一个很会应对,她很会说话,但是她不是世故,然后她很调皮,但是有时候很泼辣,有时候很会吵架,但很斯文,很有度。

因为上海还是江浙人多了,她特别体谅对方,给对方面子。小时候上海没有什么Party之类的,但是她在人际关系当中她让你舒服,然后她有担当,有一个什么事,也类似像流氓来了一样,就是会摆平,很舒服的摆平,很柔性的。

窦文涛:女子?

陈丹青:女子。

窦文涛:女子能安天计。

陈丹青:反而后来我到香港我看到还有这样的女的,我发现他们跑香港去了,偶尔在纽约也会遇到,忽然到哪家去做客,忽然发现哪家的老太太,或者是大姐,比我大一点的,我会想起我小时候还见过这样的人。

窦文涛:但是你说你小的时候,也是建国后了。

陈丹青:对,你要知道,五六十年代,走在马路上的人是我们辈,父母辈的,都是民国青年,此外就更不用说了,我外婆还是清朝人,还裹小脚,是光绪年间的。所以我还见过从前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不是一个两个,满大街都是这样的人,包括那会儿的南下干部,山东人,上海人看到山东人最害怕,因为单位领导都是山东人,小菜场的书记、什么汽车机轮厂的一个车间主任,也许就是那的人,讲话很粗暴,现在想起来,都也还好,他当然带来另外一种气息,打到南面来以后。但你跟今天的领导比,他有他率真的地方,然后他真信那个。

梁文道:这个没办法。

陈丹青:他觉得这件事是错的,他真的信这个是错的,现在人未必是这样,他说你错的,他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窦文涛:现在叫揣着明白装糊涂。

陈丹青:讲的一套,做的一套,想的又是一套。

梁文道:就像刚才我们讲的,那是一个新国家。

窦文涛:新气象。

梁文道:一群干部都觉得自己是在缔建一个新国家,他很相信自己的信念,有时候他很冒险,很愿意去试,但是他道德上对自己要求很高。

窦文涛:对。

梁文道:很自律,这就是传说中解放军进城那种场面,就是一种王者之师,就有那种感觉。

窦文涛:就是他们那个时候人与人的关系,街道上看到的气氛,是不是真是阳光灿烂。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