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在家做“小丑” 教育子女有趣招
2009年09月01日 16:0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张大春] [名人面对面] [许戈辉]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8月30日《名人面对面》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戈辉:因为我也认识一些作家,我觉得作家好像是专门是去写的,就既能说又能写的人我很少见很少见,我总相信上帝赋予你一种比较特殊的才能吧,它不会那么厚爱你,就是让你又能说又写,但为什么你是又能说又能写。

张大春:我是一个非常罗嗦的爸爸

张大春:能说可能牵涉到爱说这个问题,比方说我跟在家里头跟孩子互相之间会有言谈嘛,我注意到一点就是我的孩子的同学或者是朋友,他们的父母跟他们的孩子也有很好的互动,可是不像我那么啰嗦,我是从我跟孩子的聊天的情况之下,从他们的反映里面发现我是一个非常啰嗦的爸爸,从发现自己是一个非常啰嗦爸爸开始,发现自己是一个非常啰嗦的丈夫,非常啰嗦的老师,所有的事都要原原本本从头道来。

张大春:台湾在过去大概二十年里边,不会太远,常常对一个成语的词汇采取一种相反的方式去论说,我们知道在大陆也有这个词汇的,叫“每况愈下”,它的意思就是说事情越来越糟了,这个词本来没有错误,可是呢有的学者就把这个“每况愈下”的原点考出来了,说它是出自于《庄子》,本来叫“每下愈况”,一般人都有用错了,所以老师很得意,在课堂上你看你们平常用“每况愈下”错了,《庄子》上是“每下愈况”,《庄子》时间久,要听他的,可是在《庄子》那“每下愈况”的意思是指看这一条猪它那腿,如果腿的小腿部位,越接近蹄子的部位越低的部位越肥,那就表示这猪真肥,若要小腿都肥了那它就是一个大肥猪,所以“每下愈况”越往下去摸,它就越,“况”是指明显,清楚,我们实况转播嘛这个“况”,所以“每下愈况”的意思是原先是这样,可是到了“每况愈下”是不同的。

我的观察是宋代从一个叫胡仔的人开始,你看我现在就啰嗦了,从头道来了,这胡仔有一部笔记叫《笤溪渔隐丛话》,从那个开始到后来洪迈的《容斋笔记》,分别有两次改用“每下愈况”这个原点的用法,第一次指的是越比喻越糟,叫“每况愈下”,况是比喻的意思,第二次是指的是情形越来越坏,就是现在我们通用的这个,所以你不能拿我们现在通用的这个词,回头说我们应该说成“每下愈况”,因为在《庄子》那没有“每况愈下”这个概念,他讲的“每下愈况”就是摸猪腿,就是摸猪腿,我就这一套我现在还是非常精简版的跟您说了,我在家里头跟我的孩子说,他们一个那时候才七岁,一个五岁,我慢慢说,慢慢说。

许戈辉:你给他们作解释“每况愈下”呀?

张大春:对对对,说了大概有半个小时。

许戈辉:从这个庄子摸猪然后到那个什么宰。

张大春:对对对,他们听到猪很高兴,听到后来。

许戈辉:乱宰(胡仔)是一个屠夫。

许戈辉:对对对,他就完全离开了,神志上离开了我的言说现场,我内人就跟我说,你不能这么说话,她说你太啰嗦了,我在旁边都烦了,你只要告诉我“每况愈下”对不对就好了。我只好说当然对,她说当然对不就结了嘛,你说那么多干什么,对我来讲我是认为事物必须进入叙述的细节,才能够发现我们自己认知的方式跟程序。

张大春回忆父亲:错解“媚娘” 他深夜留纸条纠正我

许戈辉:我现在想探寻的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从你小的时候。

张大春:好奇好奇。

许戈辉:爸爸和你的那种对话呀,交流啊。

张大春:我的父亲他自己不是一个受过很正规很高等教育的人,家里头念过旧学的这个像学堂一样,我们称之为塾,塾学,而且也念过一段时间的中学念师范,可是他给我非常重要的启示,那也是一个学习方法,他要从一个问题也好、一个事物也好、一个现象也好,围绕着它各个不同的拆解方式,各个不同的面去问问题。

许戈辉:那我应该怎么想象那个,就是你在童年时代的那种情景呢,是不是比如说父亲在那戴着眼睛看书,然后你就跑去拿这本书去问父亲,站在父亲背后。

张大春:这个情况很少,等我自己能拿一本书在那看的时候,多半我已经自己觉得能解答问题了,当然那些问题都一定很肤浅,所以我的学习也不是特别那种神悟型的,是花很多力气在很根本的材料上浸泡进去。我父亲到了我差不多上了中学以后,尤其上大学以后,我开始已经发表文章了,那么他我记得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帮我校对。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在台湾的时候很流行一段,有一段时间流行历史宫廷剧,《一代暴君》、《一代霸王》、《一代女皇》、《一代公主》,我就在报纸上写这个剧评,因为是连续剧又是大众看的,所以那个编剧就搀和一些水,从来不真正按照正史上的任何材料来,来改编。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正史的材料你把它拿出来,就已经有丰富的戏剧性,不需要自己去瞎编,可是这个评论出来以后,我还上了一个广播电台,去谈这个问题,那天我不知道我父亲正好听了那广播,我自己晚上回家比较晚了,他已经睡了,等我走过那客厅,我就听见那小灯叭嗒一亮,我父亲没睡,等着我呢,说这个架子上《新唐书》我贴了一个条你看一看,叭嗒灯就关了,我就走过去一看有个条,原来是我在电台里的发言,提到了“媚娘”这个字眼,我说这个“媚娘”应该就是出自于《为徐敬业讨武曌橄》武曌就武则天里头这个“狐媚偏能惑主”,我自己很得意,随口讲了这么一句,本来也可以不讲的啰嗦嘛,结果没想到等我回到家看了那书我才发现,我自己没有看《唐史》,就没有去仔细看,原来武则天在初进宫的时候,唐太宗时代,进宫的时候就因为长得好,所以天下皆曰“媚娘”,她本来就被叫做“媚娘”。这就是我自己就简直是后来就脸都不知道往哪放了,幸好当时黑屋子里。

许戈辉:在父亲摔倒病重,然后儿子又要降生的时候,你就产生了写一本书(的念头)。

张大春:就写这《聆听父亲》。

下一页

张大春:我于大陆故乡就像一个久没回来的孩子

张大春:给儿子讲《西游记》遭挫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