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 浴血青藏高原的老兵挑战生命极限
2009年10月21日 14:3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晓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历时一个月,中国边防部队共伤亡2400余人,歼灭印军8900余人,就在雷应俭所在的部队奉命反击到西山口邦迪拉一线的时候。1962年11月21号,中印边境一线的中国军队接到了毛泽东签署的命令,为了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央决定在11月22号零时起主动停火,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号,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的地方。其后,命令各部队把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还有军用物资都还给印度,并且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

解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雷应俭在战场上临危不惧,因表现英勇荣记三等功一次。1963年当兵七年之后,雷应俭复员返乡,在离开西藏的最后日子里,雷应俭来到了黑河烈士陵园。

雷应俭在黑河烈士陵园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战友们的尸骨重新安葬之后,辗转回到了阔别七年的故乡。

记者:这么一走,没想到会走这么多年?

雷应俭妻子:那几年,人封建的,走个十年,八年都不提,那时侯就是那样子。

记者:那时候就是天天盼着来信?

雷应俭妻子:文盲,哪来信,他又不会写信。

解说:雷应俭当兵入伍前和妻子结婚只有三个月,原本说三年回家,却不想夫妻一别竟是七年。

雷应俭妻子:回来也都认不得了,人家都笑得,就认不得,谁能认识谁吗。

记者:他比走的时候帅了,还是老了?

雷应俭妻子:呵呵,那时侯孩子还没有,他回来都28了吧。

解说:回到雷家村,雷应俭开始参加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务农期间,雷应俭发现此时自己的腿脚已经不能再适应重体力劳动了。

三十三团有八个战士,在返乡后做了截肢手术,雷应俭虽保住了腿,却却落下了终身残疾。1985年雷家村实行联产承包以后,因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雷应俭一家人日子过的异常艰难。

雷应俭:退伍以后,就有人说,哎呀,国家把你这些人亏了,我说亏啥呢,我说我还可以,我还有下代人呢,亏的就是那个把骨尸撂到西藏,那些人亏的厉害,我这还有下代人呢。有些人还上访写信,你说写啥信啊,那就是咱们为革命嘛,为子孙后代的嘛,你给也行,不给也行,我就是这个想法,没有啥。

晓楠:雷应俭和老伴有个患智障的儿子,今年40多岁了,生活上还需要人照料。所以,尽管老两口都已经70开外了,可是每天都还要忙碌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许是多年的劳累,也可能是多年的病痛的折磨,我们总觉得雷应俭和同龄的老人们相比,好像显得要苍老一些,满脸的皱纹,满手的老茧,身上也都是粗布衣裳,这些个细节也都在提醒着我们,老人生活当中的一些不尽人意。不过我们也发现,只要我们说起有关战争,有关那段当兵的历史
尤其是当雷应俭的目光落在那张早已经发黄的立功证书上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把腰杆挺一挺,或精神矍铄或神采飞扬,有的时候是良久的沉默,但总之那个精气头好像和平常就是有些不一样了,恐怕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些个瞬间,我们可以不时地穿越时空,走近那个久经沙场的老兵,走近那个曾经出生入死
曾经带过大红花,带过三等功勋章的人民功臣。

记者:这都是从当兵的时候带回来的,这是什么?

雷应俭:毛巾。

记者:哦 这是立功的时候发的毛巾。

雷应俭:嗯。立功发的本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