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口述历史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曹景行] [邓小平] [口述历史] [香港政制发展] [彭定康] [基本法] [鲁平] [董建华] |
声明:凤凰网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1982年,中英谈判还没有正式开始,他就被派往香港,为香港问题的解决做前期准备工作,由于特殊的身份,他被香港方面称作神秘人物;作为团员之一,他参与了中英谈判整个22个回合的交锋,公开身份是外交部西欧司顾问,真实身份却扑朔迷离;他曾经为香港争来250亿港币的财政储备,也曾怒斥末任港督彭定康是"千古罪人"。他,就是曾经担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的鲁平。
新机场计划掏空香港财政
1992年7月,彭定康来到香港,他是英国派住香港的最后一任总督。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末任港督彭定康同时还带来了一套足以引发地震的政改方案,这个方案不但让中英双方之间达成的"直通车"彻底化为泡影,而且也让香港的平稳过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波折。鲁平说,彭定康的所作所为,并不完全是他个人的因素,因为这个时候英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鲁平:89年以后,英国对华政策起了变化,从合作到对抗。
英国对华政策的改变,最初的爆发点并不是从彭定康开始的,前任港督卫奕信就在香港新机场的问题上将了中国一军。
鲁平:我曾经主动跟卫奕信提出启德机场已经饱和了,应该考虑另外建立一个新机场,保持香港作为亚太航空中心的地位。后来他在90年提出来一个"玫瑰园计划",事先也不给我们打招呼,我们从报纸上才看到这个消息。
建造新机场要花费1270亿港币,这样一个庞大的财政计划,卫奕信事先没有向中方透露半点口风,这本身就让中国方面颇感意外。更何况英国人这个关于新机场的计划,颇有些"我请客,你买单"的意味。
香港新机场十分漂亮,当初却几乎掏空了港府
鲁平:1270亿这么大的数目,你一定要申请银行贷款,好多贷款97年以后才能归还,那么97年以后谁来还?特区政府现在没有,那么一定要中央政府来保证。
最关键的问题是,这笔1270亿元的巨款还要动用香港政府大部分的财政储备,到了1997年只能给港府留下50亿港元,这直接影响到香港的稳定。对于英国人的这种做法,中国马上就回敬了一招。
鲁平:我们不理他,稳坐钓鱼台。后来果然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都来找我们,问中央政府能不能保证97年以后特区政府能够偿还这笔债务。我说我们怎么能保证,我们不能担保,因为我们对情况一点都不了解,他花这么多钱从来没跟我们商量过。
新机场计划已经对外宣布,但是如果没有中方的合作就寸步难行。英国人这个时候是骑虎难下。难题最终摆到了英国首相梅杰的面前,而他的外交事务顾问正是"中国通"柯利达,这一次"中国通"又出马了。
鲁平:他来北京没有让香港知道,是秘密来的,而且他不直接从伦敦飞北京,而是绕了一个圈子过来,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在钓鱼台关起门来谈问题,谁都不知道。
从1991年5月27号开始,在钓鱼台国宾馆,鲁平与柯利达闭门会谈四天,在新机场的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特别让鲁平感到满意的是,柯利达承诺将会给港府留下250亿港币的财政储备。然而接下来,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双方从皆大欢喜突然变成剑拔弩张。
鲁平:两国政府的首脑签署了协议才能正式生效。可英方不同意首相梅杰到北京来,但是柯利达曾经透露过可以考虑让梅杰到北京。我说你曾经讲过了,怎么现在出尔反尔呢,你要不要拿记录出来看,我说柯利达阁下,如果你不想谈的话,请你回去吧,他听我这么一讲,马上就软下来了,他说鲁平先生,我刚才态度不好,对不起,咱们还是好好地坐下来再谈。
相关阅读:口述历史: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出台的幕后故事
编辑:
罗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