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被捕 叶檀:在中国做富豪比较危险
2008年12月15日 17:0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国美] [黄光裕] [经济制高点] [叶檀] [曾子墨]

1991年前他是一个“捞世界”的汕头穷小子,2000年,他是霸气十足的零售巨头。2004年后,他成为资本大鳄和中国首富。2008年11月,他被证实涉嫌在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违规。

曾子墨:今天如果我们要去评论黄光裕的话,会给他做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叶檀:黄光裕是一个丛林企业家的典型。

曾子墨:有人就会说,在中国做富豪,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你认同这句话吗?

叶檀:在中国做富豪确实是比较危险。

2008年11月19日下午,一条短信在媒体圈的一个小范围内传播,称“11月17日,国美老板黄光裕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没有下落。”《每日经济新闻》的首席评论员叶檀也在第一时间内收到了这条短信,并撰写了《黄光裕宣告类金融模式失败?》等几篇文章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对此,《经济制高点》栏目对其进行了专访。

曾子墨:11月19号的时候,很多的媒体都收到了一条短信,说黄光裕出事了,但是出事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中关村违规操作,违规重组,还有的原因是说ST“金泰”黄光裕涉嫌操纵股价,那你的判断是什么?

叶檀:当时我收到这条短信,就是其实挺震惊的,因为其实黄光裕有事没事的话,我想早两年这个猜测就很多,当时我奇怪的第一是,这个时间结点,因为现在经济不太好,为什么是现在?第二的话,就是当时的传说很多,一开始说是三宗罪,什么受贿,就是他行贿,然后是操纵市场,后来又说是七宗罪,其实他到底有几宗罪,现在事实上谁也说不清楚,要等到调查结果出来,所以我认为的话,就是他作为一个这么一个资本大颚,从香港到内地,资金要腾挪,对不对,他有香港的上市公司,然后他又要规避一些政策风险,比如说他要急着上市,急着重组,所以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漏洞,太多了。

黄光裕,广东汕头人,1986年,随哥哥黄俊钦来到北京,承包了北京珠市口东大街的国美服装店,开始创业;1987年,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开始正式步入家电零售行业;1993年,黄俊钦创办新恒基集团,从事房地产业务,黄光裕继续经营国美电器;1996年进入房地产,创办鹏润集团;1999年,国美开始全国扩张,进行资本运作;2004年,鹏润集团以借壳的方式在香港上市,黄光裕的资产突破105亿元,成为中国的首富;2008年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证实黄光裕涉嫌在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违规。

叶檀:因为我们知道其实虽然他一开始是零售行业,然后他从80年代末到北京来,就是他拿着4000块闯荡,那么他当上首富的时候,当时的市值计算是430亿,如果是这样一个比例的话,他基本上是翻了1100倍,那这样一个规模的话,做实体是绝对达不到这样的一个规模的。

曾子墨:国美电器到底是一条怎么样的发展路径呢?

叶檀:国美一开始他的,如果光是做实业的话,就凭他自己,就凭银行给他贷款的话,那么他一开始只能在大城市设立几个点,对不对,后来他到了中线城市,我觉得国美它的蜕变跟黄光裕蜕变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国美在资本市场操作,就是他遇到那个詹培忠之后,在香港市场遇到那个借壳大王之后,作为国美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蜕变,然后对于黄光裕本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蜕变。

詹培忠,绰号香港“壳王”,以操弄“仙股”倒卖“壳”股著称。2000年9月,詹培忠两次入股“仙股”京华自动化,并成为该股的第一大股东,2000年12月,黄光裕将北京鹏润大厦的三间办公室注入京华自动化,2001年到2002年,黄光裕又先后几次购买京华自动化配售的新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并通过上市公司的现金支付以及股权转让实现了部分套现,2002年7月,黄光裕将京华自动化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2004年6月,中国鹏润宣布以83亿港元,收购国美电器分拆上市部分65%的股权,全部以代价股和股权证进行,公司同时易名“国美电器”。这笔交易不涉及现金,黄光裕以接近50倍的估值把资产换成了股份。

叶檀:我认为从此之后,他有点欲罢不能,就像吸食鸦片上瘾一样有那种感觉。那在此之前的话,基本上是就是当他看到就是他以50倍的市盈率上市的时候,然后他借壳如此地成功,而且他跟詹培中都赚了大钱,他在资本市场又套现了100多亿港元的时候,我想他那时候感受完全是不一样的,这时候他已经跟做实业的心态已经有所不同了。所以当时国美已经从实业变成了一个类金融企业。所谓类金融企业就是说,一方面它上市,它作为掌门人在套现,然后另外一方面的话,它成了一个很大的资金池,就是他有境内境外,内外两重帐,可以互相走帐的,还有一个就是他压款,就是压供货商的款,基本上一个汇兑从票,帐期的问题,3个月左右,那么有的说是100多亿,有的说是帐上趴着30到40亿。但是这作为一个现金流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从上下游的压帐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我认为04年之后的国美,已经从实体和类金融企业转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类金融企业。

据媒体报道,国美电器的短期负债从2001年的7.7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1.12亿,2004年,国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了33.38%,而海外同行业均在20%以内。同样也是在2004年,国美短期负债和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了70.88%,而海外行业平均为42%,在中国,家电连锁曾经呈现国美、苏宁和永乐“三足鼎立”的势头,截止到2005年底,国美的分店突破了400家,苏宁的分店近300家,而永乐的分店为200家。国美成为了行业的龙头老大。

曾子墨:在中国的家电连锁店,其实曾经有过大概应该说是四五家这样分据的时代,但是最后国美基本上是吞并了很多它的对手,成为了中国稳坐第一的老大。为什么国美能够做到这一点?为什么是国美而不是其他之前的比如说像大中、苏宁,能够把供货商的钱压得那么久,有时候甚至达到6个月?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