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华45年
2010年03月12日 13:5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内容】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华45年,他救济灾民,结交权贵,联络士绅,顾问洋务,鼓吹变法,调停外交;时而幕后,时而台前,不辞辛劳,忙忙碌碌奔走于红尘深处,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成为清末大变局中的一位风云人物。

李提摩太曾被慈禧视为维新派的帮凶,但义和团之乱后,慈禧痛定思痛,重新捡起了维新派的政治改革之路,李提摩太也因为创办山西大学及在北方的赈灾工作,被清廷赐头品顶戴,二等双龙宝星,开诰封三代。

凤凰卫视3月1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欢迎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1871年夏天,在东北广袤的田野当中,有两个土匪劫下了一辆马车,有一个欧洲人从马车里走出来。两个土匪呢好像看到魔鬼一样地策马狂奔,不久他们就带着队伍回来了。土匪头子问欧洲人说“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什么生意呢?”欧洲人回答“我从英国来,是来卖书的”。头目又问“卖的什么书”,欧洲人说“劝人行善的书”。英国人边说边搬出了一摞《圣经》要送给土匪,但是土匪说自己不认字。

这个英国人叫李提摩太,这一年他刚满二十四岁,日后李提摩太将《西游记》翻译成了英文介绍到了西方,又把两千种西方经典组织翻译成了中文,影响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

解说:1845年,李提摩太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乡下的一个农庄里,14岁时,他在家乡附近的一条清澈的河中,接受了新教的洗礼。

李豫(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通过别人的讲演以后,他知道了,中国,是在非基督教这个国家里面,没有基督教的这个国家里面,是最好的一片这个土地。

解说:在来中国的轮船上,李提摩太学了中国二百一十四个汉字部首。

李豫:在船上,他就学习了二百一十四个部首,来到中国以后,他在上海,由上海又到了青岛、烟台一带,进行这个传教。传教的过程中呢,他也继续学习这个中文。

翁飞(学者):他在这个到山东时候,他首先到了烟台,那么也是机缘凑巧。1875年,1856年正好当时的李中堂,李鸿章正在和威妥玛为马嘉理案,在这个绞尽脑汁地唇枪舌剑谈论。那么因为他是英国人,英文文本的东西求教于他,文字上翻译,这是他的长处。

另外呢,李鸿章带的这些护兵呢,卫士啊,得了病,拉肚子啊,痢疾啊,水土不服啊,然后呢,他用西医,他因为,他主动给这些清兵卫队,这些军官施医上药,就博得好感。

解说:医药是李提摩太能想到的,与中国人交流的最好手段。一次为了照顾一个中国伤寒患者,李提摩太不分昼夜,每隔一个小时就给病人喂一次鸡汤。夜里,我已经习惯了,在一个小时即将结束的时候醒来,似乎脑子里安了一个闹钟。

1876年到1878年,中国北方滴雨未下,干旱带来了严重的饥荒,百姓们天天在庙里祷告,却无法抑制饥饿带来的抢劫。很多人开始吃树叶,也有人开始吃死人,而官府却无计可施。

李提摩太在上海的英文报纸上,呼吁口岸的外国团体赈灾捐款,很快大批灾款汇到了李提摩太名下。那么李提摩太如何将救济金分发到灾民手中呢。当时中国民间也有很多赈灾行动,青州府的一个粮店老板开仓济贫,结果上万灾民拥挤造成一个小女孩死于非命。

官府于是贴出告示,禁止私人救灾。李提摩太想了一个办法。我站在城里最贫困地区的一条狭窄小巷的尽头,让灾民被迫排成场对从身边走过,没有一个人领到救济金,我就在他那脏兮兮的手上,用墨水涂一个不易除掉的标记,可惜仍然有些人洗掉了标记,重新排到队尾。李提摩太说,但那双干净的手出卖了他们,我们只向那些依旧脏兮兮的手上发救济。

刘刚(《文化的江山》作者):你比如说在这个李提摩太做这种事情来说,对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这个里面实际上就涉及到,这个一种文化对人怎么看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个文化里面,传统文化里面,它首先,它一上来它是指责人。

你要对他做一番道德评价,如果道德评价好,这个事做坏了也是英雄。你像这个,你比如说林则徐禁烟啦,还有很多等等。那么这个西方文明的话,大家不排队,我就想办法让他们,怎么让他们排队排好。很简单如果你一追究人的本质,人的素质,人的道德这个伦理,这个事就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就捅到你文明的这个无底洞里去了,然后的话呢,我们掉到那里去了。这么一件最简单的小事,你都做不成。

解说:1876年7月3日,李提摩太在早祷告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主在向灾民施与救济,他让饥民们坐在地上,这真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的脑海,我一下领会到了它的妙处,坐着的人群不会发生拥挤。次日,他便让灾民们坐在空旷的打谷场上,他告诉大家如果如果安静地坐着,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些救济金。

李提摩太回忆道,人们是那样安静,就像参加一场宗教仪式,而对面就是官府,衙门里的官员们对这种不可思议的安静,感到非常惊奇。

王东成(学者):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从来都是知行合一的,从来都不是空谈理念。中国是个道德大国,但是喊了几千年的道德,结果道德的实际状况非常不好,就是在于它没有寻找到把一种道德理念变成人生行为,变成一种社会规范的途径。

1877年,山西的灾情的超过了山东,受上海教会赈灾委员会委托,李提摩太又动身了,赴山西途中的所见令人恐惧,到处庄稼枯黄,尸体躺在路边任野狗撕扯。

翁飞:到了山西以后,看到情况非常惨,后来就到了太原府,去见当时的山西巡抚曾国荃,然后向曾国荃提了三条建议,一条是紧急疏散难民到关外,就是叫他们讨生活去,就是你现在在饿死。第二,建议修铁路。第三,要求用朝廷的力量,谕旨力量号召各地进行捐赠。

解说:李提摩太向山西政府提出建议,改善交通,将饥民组织起来修筑铁路。山西巡抚的回答是修铁路,需要雇佣大量的外国人,这将导致无穷的麻烦。

王东成:在中国人看来,西方传教士和那个拿着枪的,拿着资本的洋鬼子,你们都是西方人,你们都是一样的人。有民族主义情怀的一些中国人对他们持反对的态度,但是我所知道的情况,就西方传教士从主观动机上,绝不想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文化先锋。主观上就没有这个动机,但是客观上有的时候,被利用,这恐怕也是个悲剧。

解说:三年饥荒结束后,有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人死去。

翁飞:李提摩太他发动了,就是江南一代的善会,他们在无锡、常州这一带呢,组织了一个很大的慈善救济的机构,同样他从西方教会系统,从西方,那么在山西办得非常成功。

李宪堂(《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译者):李提摩太的赈灾款呢,大部分是这个传教教会内部这个募集的,官府呢只是起了一个协助运输,这一个作用。

解说:李提摩太为了募捐到更多的赈灾款,通过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和坎特伯雷主教说服伦敦市长,在伦敦设立了一个救灾捐助基金会,不久从英国筹集的二十万两白银,相当于六万英镑电汇到上海。这些钱兑换成白银后,由清政府派兵押往山西,途中李提摩太听到押送白银的士兵间的谈话,他们嘲笑这些钱是洋鬼子的,这让他苦笑不得。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