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场的洋人 赫德反腐败高薪养廉
2010年03月10日 10:0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在赫德的关税帝国内,他本人好像是一个君主,他矮小精明,在下属的眼中冷静、铁血、专制,与对下属的严厉态度相反,在和中国官员打交道时,赫德倒显得温柔和气。

李胜良:因为赫德和总理衙门的这些人,处得都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可以和每一个衙门的这个堂官,就一般的官员进行闲聊,闲聊这样一种关系,使得赫德等于完全进入到了中国官场。

张鸣:中国官场习惯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不太,我首先看重的是人际关系,人际之间的信任感,人际之间的沟通能力,然后其次是看到才是轮到制度的力量。就制度约束是第二位的,首先是人的约束,人的关系。

解说:赫德明白,只要他本人对朝廷忠心耿耿,朝廷是不会在意他是否在自己的机构内独裁的,他工作很刻苦,每天在办公室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他的朋友,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曾说,赫德从不休假,足不出北京,甚至没去过西山,顶多只是远眺。赫德只在花园散步,从不运动,对赫德来说音乐和文学,就足以舒解单调乏味的工作了。

张志勇:他的办公室里,就是只有办公桌,没有椅子,他是站着办公的,因为他是害怕自己到时候,如果坐着会发睏啊,精力不集中啊。

李胜良:赫德从清政府挣钱挣到什么程度,他每年能够拿到七十万两银子以上,如果以这个一两银子值二百块钱,你想想那是多少钱。那么他挣这么多钱,为中国人办事是正常的,从这个忠仆的这个角度来讲,他其实他真的是一个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受人之俸,受人之禄,然后忠君之事的这么一个人。

张鸣:深受中国政府的信任,担了这么大的事,担了这么多,实际上如果盐税都管了的话,你中国基本上半壁江山收入都归他管了,你说他不负责任,他早就完蛋了嘛。

解说: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北京有两大“珍稀动物”,一是总税务司赫德,另一个是赫德的管弦乐队。这张照片正是“赫德管乐队”的合影,赫德自幼便酷爱音乐,他本人能演奏大提琴和小提琴。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牧师回忆,赫德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常听到管乐队震耳欲聋的演奏,暗示他在就着鼓声奋笔疾书,赫德一搁笔,便拿起小提琴,管乐队便立刻停止了演奏。赫德的乐队是由二十个中国演奏者和一个葡萄牙指挥组成的,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西洋管乐队。

1879年,清廷将东交民巷使馆区的一块地拨给赫德,海关衙署随即从郊区迁至城中。而赫德本人的府邸也位于其中,随着海关对中国举足轻重,赫德的地位也日益崇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生活了。

他府邸中有一个中式大花园,每到周末都有花园舞会在这里举办,这是当时北京外交圈子里最重要的社交活动,在那些公使们眼中,赫德身边总是花团锦簇,丝竹歌舞,周围的十几个使馆显得黯然失色。

陈晓楠:赫德在华54年,只回过两次英国,一次是结婚,一次是养病。身处异国他乡的他也不免思乡,他曾经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说只要想起1849年贝尔法斯特大学的情景,我就不免流泪,我们不曾忘怀一丝乡音,气息和影像都会唤起儿时的回忆和甜蜜的故乡景致,走笔至此,泪水已湿了双眼。

在赫德的领导下,海关的业务也蒸蒸日上,国际信誉也非常高,因此呢大清国向国外购武器舰船的时候,筹措借款的时候呢,都以关税做抵押。在赫德的建议和资金保证之下,中国开始向外派遣驻外使团,开办同文馆,学习外语,建立现代邮政制度等等。这一切都是赫德愿意看到的,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文明古国能和世界融为一体。

解说:此时的中国可谓内外交困,第二次鸦片战争,让中国放下了“天朝上国”的架子,太平天国之乱,又从内部给了旧体制致命一击。李鸿章等人主持的洋务运动,正在蓬勃开展,1865年,赫德即向清政府呈递了一篇著名奏折,名为《局外旁观论》,这是赫德首次就中国事务发表全面看法。他在文章中,除了呼吁中国应该进行积极的洋务实践外,更应该消除制度和文化上的弊端。

文中说,中国在政治上“有法不依,因循守旧”,内外员工“尽职者少,营私者多”,“文武各事之行”,“执法者惟利是视,理财者自便身家”,官吏“下取于民者多,而上输于国者少”。而中央领导对此视而不见,造成人民“藐上不服作乱之灾”。

他说中国的知识分子熟读经书诗文,而不晓时事,“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建议实行“民化兴国”,所谓“民化”,即“外国所有之便,民均可学而得”,“中国原有之好处,可留而遵”。在对外政策上,他劝中国尊重条约和国际公法,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各国。

李胜良:他在这个《局外旁观论》里头啊,他其实贯穿了一个什么逻辑呢?中国内情说你兵也不好使,官也不好用,反正是所有都呈现一种很腐败,很破败,很烂的那样一种场面。所以你有这样的内情,你中国是不可能强大的,然后内情又导致外情,说你中国人对外国人,视外国人如狗,他说。他说你中国人,就是那个把和外国人处理关系,就是那个特别地偏激来处理关系。

解说:《局外旁观论》引起了清朝高层的极大重视,封疆大吏们曾集体学习讨论过赫德的观点,但效果并不好。

李胜良:也可能是当时的赫德,他对中国语言的驾驭,还没有到一种他在那个说话的那种水平,他在好多方面,他对中国语言的那种把握,还不是很圆熟,然后就有一种很突兀的,很拗口的,甚至是很严厉的一种言辞词,表达在文章当中,以至于让那些督抚们看了之后很反感,像左宗棠他们那些人看了肯定都很反感。

解说:《局外旁观论》的主题思想在三十年后,又被康有为、梁启超主导的维新派提出,可惜仍旧以失败告终。

李胜良:这个“同治中兴”失败之后,他简直就是在“同治中兴”刚刚开始,他就提出来,咱们和“明治维新”相比,有很多很多的那种因素,积极因素都不存在,反而是咱们有很多消极的因素,所以失败是极其正常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孔繁星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