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73岁出访美国 拒绝登上日本土地
2010年02月15日 10:0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窦文涛:1899年底,李鸿章奉旨外放两广总督。但是,仅仅才几个月,大清国的北方就乱成了一锅粥,怎么着?义和团起来了,接着呢,“庚子事变”发生了。这个义和团是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多少次给这个列强欺凌激起来的这么一场,这该叫什么呢?就是说仇洋排外的这种情绪的总爆发。这运动初起的时候,清政府是对议和谈采取严厉剿杀措施。可到了1900年初的时候呢,这清廷的态度突然发生转变。他们和义和团在一个点上统一了,这一点是什么?反对外国人。

那在掌控着清廷中枢权力的这些仇洋的守旧派的大臣们的鼓动之下,老佛爷,慈禧太后她心里产生了一个危险的念头,借刀杀人。1900年1月12号,朝廷颁布上谕,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这短短数个月,义和团就在直隶境内迅猛发展,遍及城乡。

解说:义和团运动的洪流使列强们惊恐万状。为了保护在华利益,他们决定武装干涉。5月30日,各国军舰陆续集结于天津的大沽海面。这一严重事态并没有引起朝廷的警觉,当权者们寄希望于义和团的“神术”可以战胜洋人。

6月13日,在清政府的批准下,数十万义和团蜂拥进入北京城。他们围教堂,杀洋人,攻打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北京城彻底乱了。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街头被枪杀。次日,清廷正式向11国宣战。慈禧这时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耐人寻味的是,此时,远在两广的李鸿章正与革命党人孙中山暗通款曲,企图讨论“两广独立”的可能性。

王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这件事情(两广独立)应该说是比较短暂的,但是,也可以在一个问题上来说明,就是说他们当时都在考虑中国的前途跟命运的问题。不管是怎么说法,因为北方出现大乱了,局势发生了变化,他们都是有志之士,我是这样认为的。

解说:虽然“两广独立”最终由于清廷重新起用李鸿章北上议和而作罢,但个中情节扑朔迷离。不难看出,李的内心世界,远比人们想像的更为深邃、复杂。

朝廷宣战诏书发布后,李鸿章迅速作出反应,他语惊四座,公然宣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在他的支持下,其亲信盛宣怀鼓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南方督抚大员们搞起了“东南互保”,拒绝执行朝廷排外的指令。

路遥(山东大学教授):“东南互保”就是上海租界由外国保护,长江流域、珠江中下游由地方官吏来管,互相不干预。南开大学教授:陈振江

陈振江(南开大学教授):过去来讲,完全把“东南互保”给否定,现在看来,在这种历史非常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实际的效果,说实在话,还是有它的积极性的。

解说:于是,1900年初夏的大清国就出现了这样的咄咄怪事: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北方在和“敌人”殊死战斗。而在它的南方,却中外相安,一片莺歌燕舞。

战争开始了。实际上,早在清廷宣战之前,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就在义和团大举涌入北京的那天,联军两千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拔队北上。在廊坊,他们遭到直隶驻军和义和团的顽强阻击,并陷入困境。为了增援西摩尔,联军决定抢占大沽炮台,并以此为基地,扩大侵略战争。

大沽,海河入海口,津门之屏障。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曾三度入侵大沽口。庚子之役时,镇守大沽炮台的正是66岁的淮军老将罗荣光。

翁飞(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罗荣光,字耀庭,湖南乾州人,他是由湘军系统划归到李鸿章的手下的。1870年,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以后,他就一直追随在李鸿章身边,驻守在当时最为扼要的大沽口炮台。

解说:面对重兵云集、来势汹汹的各国联军,罗荣光决心与炮台共存亡。他严辞拒绝了联军限期交出炮台的最后通牒,督饬官兵积极备战。

1900年6月17日零时50分,大沽之战打响了。战场上炮声隆隆,霹雳震空,硝烟弥漫,波涛鼓荡。大沽炮台易守难攻,双方相持不下。联军一看无法得手,便派遣陆战队抄袭炮台后路。拂晓时分,由俄、日、英组成的陆战小分队,从北岸炮台侧后发起攻击,但很快就被清军的炮火压了下去。就在这时,意外的事件发生了,一发来自法国军舰上的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刹那间,地动山摇,烈焰腾空,爆炸声此起彼伏。战局开始急转直下,北岸两座炮台先后被联军占领。不久,南岸两座炮台的弹药库也中弹爆炸,罗荣光见大势已去,仰天长叹,在退守天津后自杀。

大沽炮台在坚守六个多小时后失陷,联军随即向天津城进逼。对直隶驻军最高指挥官聂士成来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开始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