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建大清国“克虏伯”防线内幕
2010年02月05日 15:0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窦文涛: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中部有一个埃森市,这名字不大起眼,可它是当年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帝国克虏伯家族的发祥地。1866年的夏天,清政府有一个外交使团访问德国,就到那儿去做客,结果代表团成员回来跟李鸿章汇报,说是我们受到了克虏伯家族的主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盛情款待,说人家对我们那真叫热情好客,他不像英国人、法国人那样,瞧不上我们的这个长袍马褂和辫子,给我们好吃好喝好招待,对我们很好。

当然这克虏伯家族为了做中国的生意,也是煞费苦心。但是这个话也让这个李鸿章怦然心动。实际上李鸿章他最后选择克虏伯大炮来装备这个淮军,那不是一拍脑门子,他是对各国的这个火炮,经过了长时间的、精密的研究、比对、比较之后,最后才确定这个克虏伯大炮的。你要说世界上那时候没别的大炮吗?像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当时也挺有名,清军当中也有装备。但是李中堂他比较来比较去,最后还是爱上这克虏伯大炮,他曾经有过这个评价,说这种大炮叫取准及远,精利无匹,就是说啊,又打得准,又打得远,这个无敌天下。所以李鸿章这人对克虏伯大炮的这种情结,可以说是伴随了他的终生。

解说:1871年,“克虏伯”首次获得了一份来自中国328门大炮的巨额订单,这些大炮被安置在大沽口、北塘、山海关等炮台,装备“海防铭,盛各营及亲军炮队”。1886年李鸿章决定从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定远”、“镇远”、“济远”三大舰,因为该厂生产的军舰龙骨、护甲钢板,以及舰上的主炮、辅炮等,都是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李看中的还是克虏伯大炮。

1888年李鸿章与“克虏伯”签订了200万马克军用物资的合同,用来布防威海卫和大连湾的海军基地。1889年,李麾下的天津军械所购买了价值550万马克的克虏伯大炮,充实北洋海军的海岸防御系统,这是“克虏伯”对华贸易中最大的一宗。

有良器,还要有良法得良人,得良人。在瑞乃尔、李劢协、汉纳根等一大批德国军事教官“请进来”,指导淮军操练炮法的同时,李鸿章的另一招是“走出去”,与“克虏伯”谈判时李讨价还价,提出只有“克虏伯”同意出资为中国培训火炮专家,中国才可能继续购买克虏伯大炮,逼迫“克虏伯”就范。

姜鸣:1876年春,第一批派往德国进行军事培训的淮军军官,有卞长胜、刘芳圃、查联标等七人。1888年,李鸿章又从北洋武备学堂里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前往德国留学。这批学生当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后来担任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段祺瑞。

谢俊美:布新,这是他(李鸿章)一生当中最光彩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称道的,用西方的坚船利炮,西方的科技,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来维护“中体”,即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这是李鸿章一生当中,所以他布新,除旧,他有困难。他除了一些旧,但是没有除到要害处。

解说:早在同治年间,李鸿章就曾夸下海口,“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项,西人即可敛手”,如今清王朝建立了强大的北洋海军,东南沿海更是配备了数以千计的克虏伯大炮。按理说李的强国梦想似乎实现了。

马自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在当时我们国民的心态,包括大清很大一批人认为,所有西方其他的东西都不值得取,唯一可取的就是他们的洋枪、洋炮那些军事技术,所谓的“器物之文化”,而对他们形而上的,精神的东西,那是鬼子的。

解说:1885年李鸿章接受淮军名将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的建议,上书请求设立北洋武备学堂。

姜鸣:慈禧太后在李鸿章的那个奏折上的批示,是非常有意思的,我找到了这个,慈禧太后的批示的原稿。慈禧太后说,兵法以致死为先,故技艺可学而胆气难学,武备学堂之设,不过学习技艺而已,至于两军相见,肉搏血战,中国自有敢死之士,非洋人所能习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从中国最高的统治者,一直到士大夫当中,都是有这么样一个对于人的精神状态和武器之间的这样的一种看法。

马自毅:所以这种心态,我们以我们自己的文化,用我们自己的观念去理解,看待西方人,那么中间就有一个视角、视野和观念的差异。这种观念的差异会导致西方很多东西在我们眼睛中变形。

解说: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李鸿章终生崇拜的克虏伯大炮,并没有给他带来骄傲,甲午一战,他苦心营造的炮台大多形同虚设,一败涂地。大连湾炮台始建于1888年,历时五年完工,我海疆炮台,大连湾式最新,炮亦最利。但最新最利的装备也厄运难逃,淮军守将赵怀业除运走饷银外,几乎未发一枪一弹。日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大连湾。“东洋第一坚垒”旅顺口,依山筑有九座海岸炮台,东西两侧的陆路炮台群更是绵密无间,淮军七大统领,数千人驻防,可仅仅一天时间就落入敌手。

号称固若金汤的威海卫军港,25座海岸炮台,陆路炮台,同样没有抵挡住“倭寇”的进攻,致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终于老泪纵横了,那些炮台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是他20多年的心血所在,也是他终生寄托的强国之梦。

袁伟时(中山大学教授):他没有想到根本问题就是要推动整个政治体制的改革,要是不改变那个宗法专治制度,整个国家要现代化是很难的,他还是没有跳出那种传统的,忠于皇朝的那种大臣那种脉络,所以我说他还是愚忠。

解说:所谓的“同光中兴”不过是昙花一现,回光返照而已,而洋务派们掀起的自强运动,也无非给世人勾画出了一个虚幻的繁华景象。它如同美丽的肥皂泡,无论多么耀眼,最后终究还是要破灭的。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每周六至周日09:00-09: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