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建大清国“克虏伯”防线内幕
2010年02月05日 15:0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窦文涛:话说李鸿章他在官场上有地位,这可以让他有力量,把这个淮军和晚清的自强运动一步步往前推。有个标志性的事件,在1865年,近代中国最大的机器制造企业,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诞生了。

今天在上海赫赫有名的江南造船集团前,身就是这个江南制造局。它当时可是集这个轮船制造、西式武器的仿造,还有这种翻译西学的书籍于一体的,不说它是当年中国最牛的洋军火的总汇,单说它这个西学机构,它里头有翻译馆,还有广方言馆。这里头就有徐寿父子和华蘅芳等等一批近代科学家,翻译介绍好多西学的书籍,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而且后来有人说,这个江南制造局它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开始,而且是经济领域现代化的开始。

因为到后来第二年,1866年福州船政局,接下来呢,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相继成立,成了近代中国四大军事工业的这个企业,四大军工,而在这个四大军工当中,李鸿章的淮系集团就占了三个。

解说:望海楼教堂,位于天津市三岔口海河北岸狮子林桥旁,因1870年爆发的“天津教案”,而轰动一时。

罗澍伟(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在处理这个教案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就是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那么经过清政府调查结果,马新贻的被刺和湘军的散兵游勇有很大关系。所以当时能够为了稳定两江的局势,就不得不把曾国藩调回两江去。可当时来处理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来办理这个事情,最后遴选的结果就是湖广总督李鸿章。

解说:此时李鸿章正奉旨率领他的淮军远征陕甘,协助左宗棠剿灭那里举事的回族民众,他本来就觉得与左工事“味同嚼蜡”,朝廷让他统军赶赴京畿接替恩师,李求之不得。

雷颐:他当直隶总督,就接替曾国藩的时候,曾国藩就问他,你和洋人打交道也不少年了,你决定怎么办呢?李鸿章就说,用我们合肥话说,就是打“痞子腔”。

解说:李鸿章的“痞子腔”,用今天的话说就叫“忽悠”,而打“痞子腔”不过是虚夸大言,自己事先摆出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以求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雷颐:曾国藩就马上劝他说“痞子腔”,我不知道“痞子腔”怎么打法,我觉得和外国人打交道呢,你无非就是本着孔孟之道,一个“诚”,一个“信”。

解说:李鸿章接替恩师当上直隶总督后,又兼任北洋大臣。在这个让人眼红的位子上,李一呆就是25年。要不是甲午战败替清廷签下那个屈辱到极点的《马关条约》,他这一庄还不知坐到何年哪月。1874年底,他还从武英殿大学士晋封为文华殿大学士,成为大清唯一享此殊荣的汉臣,此时的李鸿章,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他的淮系势力也因此迅速扩张到全国16个省份。

瓮飞:在他的提拔和保荐下,先后有38人当上了总督、巡抚和中央的尚书、侍郎,至于提督和总兵大约有1300多人,从而使这个集团,从军事到政治,到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网。

解说:1871年俄国乘阿古柏骚乱之机,出兵占领新疆伊犁,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船民被杀,悍然侵犯宝岛台湾。“蕞尔小邦”的公然挑衅,一时震惊朝野,疆臣督抚们由此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防大讨论。

方堃: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基本上都是踏海东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这几次战争打下来,基本上是从海上方向,对大清王朝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这也就是说李鸿章判断的“前年未有之变局”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

解说:1874年底李鸿章遵旨上书,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筹议海防折》。

方堃:那么经过第一次“海防议”之后,(清廷)开始调整了自己的国防重心,也就是说,这个海防与塞防并重这种决策的做出,使中国近代的国防格局出现了两个重心,一是西北,二是海上。那么既然把海上确定为自己的国防重心,它就要进行自己的力量部署,建设海军、筹划海防,是这种力量部署当中最为重要的步骤。而主持这个大计的是李鸿章。

解说:清政府决意“大治水师”整顿海防,1888年,号称东亚一流的北洋海军正式成军,1890年,历时十个春秋,耗资数百万两白银的亚洲第一要塞,旅顺军港落成。1891年前后,有“渤海锁钥”之称的威海卫,又建成了规模空前的北洋海军基地。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座座炮台拔地而起,一支支淮军整装而发,分布海疆千余里,内卫京畿门户,外控藩属邻邦,在攸关京城安危的环渤海地区,李鸿章更是厚集兵力,严阵以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张炜:到了这个时候呢,在中国的近海,就是以淮军驻防为主体,以连绵不绝的海口的要塞炮台和巡海的水师组成一个犄角之势,它就大略构成了近海中国的国防防御体系,这个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在李鸿章“确保二十年海疆无事”的主观愿望之上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李鸿章的一厢情愿而已。

解说: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挺有自知之明,如果说淮军的那些洋枪、洋炮用来灭“长毛”、剿“捻子”,尚绰绰有余的话,那么要用这些装备来对付西方列强,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张炜:大家知道,这个淮军从大刀、长矛到现在有洋枪、洋炮,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但是这些洋枪、洋炮呢,大多是走私来的,品牌、型号都不统一,质量也不好。而淮军自己当时的军事工业发展的水平还很低,也是一个在初级阶段,淮军的装备长期处在“徒洋相间”之中,因此筹划海防还需要购买更先进的大炮。

解说:对于西洋重炮,李鸿章颇有研究心得,他曾在行地说,查炮位一项,德国全用后膛,英国全用前膛,俄、法则小炮多后膛,大炮多前膛,美国仍用老式滑膛,其中著名厂商德国曰克虏伯,英曰阿姆士庄,论攻坚致远,前膛不若后膛,论稳固经久,后膛不弱前膛。但究竟购买什么样的大炮最好?李一时也踌躇不决。无巧不成书的是,就在此时“克虏伯”找上门来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