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20年扎根家乡44天 刘少奇痛心疾首
2009年12月10日 15:5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1961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导了关于各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消息。让全国人民惊奇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少见的并没有聚集在一起度过,而是分散在各地同当地群众一起:毛泽东在上海,周恩来在邯郸,朱德在成都,而刘少奇在长沙,这是他阔别故乡40年后,第一次回到老家,也是最后一次回到老家。

身在故乡,刘少奇心忧天下,何止是炭子冲,何止是花明楼,何止是长沙,何止是湖南。在“大跃进”开始之初,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但过不多久,以下蒙上,坐吃山空,卫星上天,人心落地。当惨烈的现实摆在刘少奇的面前时,他不得不接受他放牛老乡的判断: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凤凰卫视12月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61年5月2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关于各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消息,而让全国人民感到有点惊奇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少见的并没有聚集在一起度过,而是分散在各地和当地的群众一起。毛泽东在上海,周恩来在邯郸,朱德在成都,而刘少奇在长沙。这也是他阔别故乡40年之后,第一次回老家,也是最后一次回到老家。

解说:在1960年底1961年初的一系列中央会议上,毛泽东一再郑重向全党提出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宣布1961年为“实事求是年,大兴调查研究”。因为最近几年吃情况不明的亏很大,付出的代价很大。情况不明,政策就不对,决心就不大,方法也就不对头。

黄峥(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因为国民经济的困难的情况,实际上已经非常的严重,但是严重到什么程度,而这个困难又是怎么造成的,这个呢,大家应该说不甚了了,就不是很清楚这个事情。正因为这个情况呢,所以毛泽东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有这个号召。那么刘少奇呢,我觉得他本来就有这个想法。毛主席这么一说,他认为他应该,他作为第一位的副主席,他应该带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那么他当时认为呢,就是说,他就觉得到湖南他的家乡来比较方便一些,因为那边还有些熟人,讲话口音什么也比较相通,他认为到那里可能比较容易听到真实的意见,真实的情况。所以呢,他选择了回湖南农村老家。

解说: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是刘少奇的故乡。在这个距离毛泽东的家乡韶山,仅仅30里的地方,走出了共和国的第二任国家主席。

易凤葵(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官长):少奇是家里排行第九,所以在家里的乳名叫做九满,就是最小的满哥,就是这个意思。

记者:这间房间是什么房间呢?

易凤葵:这间房是少奇故居里面的一间杂房,也是一间平房。

记者:我看里面有书桌?

易凤葵:当时少奇他年轻的时候两个特点,第一个是特别喜欢读书,第二是特别喜欢想问题,思考,所以这就是他读书的地方,他自己找了这间房做书房。另外一个呢,他读书的时候呢太认真读书,太爱读书,所以他妈妈每天晚上那时候没有电灯,是给的油灯,每天晚上只给他一个钟头的灯油,这个灯油一完了,就逼着他睡觉,少奇就想了个办法,当时一个钟头太不够了,所以,他每天晚上在杂房里面,你看那个杂房里面人家师傅晚上在加工稻米,稻米房子里也有油灯,就在那个油灯里面看书,看完那个以后,然后那里的师傅收工了,他就在这里继续念书。这就是说,每天晚上他比他妈妈安排的时间要多了一半,所以,他的书就读得好。

解说:刘少奇少年多才,因为行九,喜好读书,乡人送绰号刘九书柜,自少年走出故乡到长沙读书始,他读的书越发博杂。从康梁到《资治通鉴》,书本打开了完全未知的世界,但却是个动荡的世界。

上中学时,已初具进步思想的刘少奇,在长沙参加了反对21条大游行,继而又参与了反对湖南地方军阀赵恒惕的游行。家人觉得原本文静、乖巧的少年刘少奇与他们的期盼,已经渐行渐远了。

黄祖林(原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研究员):他的家里两个哥哥,还有母亲就给他订了一门亲事,讲定了,时间是二月初七要做喜酒,但是这个事刘少奇一点也不知道,他自己一点也不知道,他们家也不告诉他,他自己一点也不知道要给他讨堂客,北方叫娶媳妇。已经定了,日子也定了,快来的前一天家里就派了一个人到长沙的育才中学通知他回来。当时匆匆忙忙通知他回来,告诉他是母亲病了,一定要赶紧回去。

解说: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刘少奇火速赶回了家里,但是到家后,他却发现母亲其实安然无恙,并且奇怪的是,家中还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场面。

黄祖林:当时他自己在家里就只待了一晚,待了一晚,那整晚都没有睡觉,他也意识到这个事情,到底这个事情如何去对待,他自己是根本没有想这么早的时候订了这门亲事。他是想要出去的,他一心想的还是要读书的。

解说:新婚的妻子是邻乡家境殷实的周氏,同样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刘家。现在有记载说,新婚当夜,刘少奇坐了一夜板凳,讲了一夜自由,语重心长。想说服周氏在嫁他人,但是周氏姑娘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重返娘家的劝告,唯一要求,刘少奇在将来有儿子时,送给她一个养老,刘少奇深深同情又别无办法。第二天一早,他便仓促离家。

黄祖林:刘少奇在1919年到北京参加“五四”运动,这就进保定育德预备中学勤工俭学,这就去俄国留学,这样就离开了家里了。刘少奇离开家里是1919年,那个时候是二十一岁。

他整个这个时期就一个特点,刘少奇一个就是学习,真是不断接受新的事物,首先是读私塾,学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接着就是像海绵一样,汲取从西方传过来的新的知识,自然科学的知识,新的知识包括新的思想,接着就是到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