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成死亡地带 东西德居民忆生活经历
2009年11月25日 14:3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主要围绕难以跨越的柏林围墙展开故事,包括围墙的修建过程和所谓“反法西斯”墙的由来,以及试图逃跑而被击毙的死难者的故事,还有人们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穿越围墙成功的例子,并由当时东、西德的居民回忆自己在柏林墙两侧的生活经历;尤其在东德,民众的不满情绪、抗议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凤凰卫视11月2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58年11月,赫鲁晓夫发出最后通牒,他说如果六个月内,西方盟军不从西柏林撤军的话,苏联将把西柏林纳入东德管辖。盟军自然不会轻易妥协,不过他们同意在1960年5月,在巴黎召开四国首脑级会议,专门讨论柏林问题。但这次会议因为美国U2间谍飞机被苏联导弹击落,而被迫放弃。当时苏联对此大肆的宣扬,报纸上全都是抓获的美军飞行员鲍尔斯的照片,这样一来,美国人很难为情。赫鲁晓夫也稍觉尴尬,于是双方都拒绝参加会议。而在此时的柏林,东德人口继续流向西方,仅1961年1月到8月之间,就有超过十六万人选择了离开。领导人乌布利希忍无可忍,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偷袭”。

解说:1961年8月13日清晨,大多数柏林市民还沉浸在梦乡。而出现在布兰登堡门前的大批东德警察和士兵,虽然忙活了一夜,却丝毫不敢倦怠。就在几个小时前,两万多东德军队突然开进西柏林与东德的边境,展开代号为“玫瑰”的封锁行动。此时,由木桩和铁丝网设置的临时屏障遍布广场和街道,更蜿蜒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一夜之间,东西两隔。

胡思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时为东德居民>):我是1961年,1961年7月夏天,七、八月的时候(到柏林的),那时候还没有墙,两个星期以后盖的这个墙。在盖这个墙的时候,我也去了。我去看,那个时候有那个,叫什么?战斗部队,东德的,但是不是正式的军人,都是一些普通人,像我们学校的教授,他们就跟民兵一样的,就站在那儿造那个墙,然后有那个电线网把它弄起来。很多人在那儿看,那我也去看热闹去了。

解说:带刺的铁丝网似乎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后来它逐渐被混凝土加固的实体墙所取代。到1975年,筑墙工程最后竣工时,墙高约3.6米,共有前后两道,中间留出约100米宽的无人区巡逻通道,设有253座瞭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及108公里长的防卫汽车和坦克的壕沟,还布有电网、地雷和自动射击装置。

埃丽卡·格瑞格(时为西德居民):当时非常可怕,因为一时之间就被禁止通行了。我们有好朋友,他们的父母当时住在西柏林,就像在香港,有人住在九龙,但突然间你就不能去见你父母了。

乌里克·格瑞格(时为西德居民):但这只是针对西柏林人,突然就被禁止通行了。

关愚谦(德国汉堡大学教授<时为西德居民>):所以这个柏林墙就把这东西德人完全隔开了,有些亲戚,比如像我的妻子的爸爸妈妈在西德,但是她的外婆外公就在东德。

乌里克·格瑞格:即使我们住在这里,在西柏林,但是我们有西德的护照和身份证。所以我们被认为是西德公民,当时的西德公民还是允许通行的。

关愚谦:我们可以到东德去,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就比较开放,他就说当天去,当天回来是可以的。

乌里克·格瑞格:但是在通关的时候,会因为某些官僚作风而受阻,还有非常无礼的监控,甚至还要付钱。

解说:当时东西柏林的边境检查站从89个骤减为7个,其中四个供西柏林人,两个供西德人,还有一个供外国人使用。

埃丽卡·格瑞格:在边境的时候,你会受到很差的待遇,特别是六十年代初,他们(边境人员)对你非常差,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年轻人,比较急躁,他们会故意显示自己的权力。

乌里克·格瑞格:颇有挑衅的意味,他们会问很多问题,甚至威胁你。如果你表现不好,你还要等上1个多小时,你就在外面等,很可怕的经验。

解说:对当时的西柏林市长勃兰特而言,东德领导人乌布利希的这一举动,无疑是让他感觉“从身后被踹了一脚”。8月14日,西方盟军部队才出现在墙的另一端。24日,美军坦克出现在费德利希大街,想以强硬姿态表示抗议,但是最终还是只能接受现实。

埃贡·克伦茨(前东德统一社会党总书记):1961年建立的柏林墙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冷战进行中一个政治发展的结果。

解说:1961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军,建立了这个查理检查站,而就在一个月后,因一名美国官员被东德边境士兵围困,美苏两军就美方进入苏战区所享有的权力发生争执。就在这个检查哨所旁,双方坦克正面对质超过16个小时,事件虽最终得到平息,却成为了东西方关系中最敏感危险的一幕。

胡思梦:那个时候,刚刚关了边境以后,很多东边,我只能讲我所接触的这些东面人。他们那个时候觉得好像现在我们可以安全的,好好地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盖这个墙,实际上就是为了保护国家,正式的说法是反法西斯,其实这是胡闹。

沃尔夫·科普克(德国汉堡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教授):他们提出反对法西斯主义,当然他们确信这样能带来更好的生活,非常确定。

汉斯·莫德罗(前东德总理):这主要是因为(东德)大部分领导人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比如威廉·皮克、奥托·格罗提渥、瓦尔特·乌布利希,他们要建立一个反法西斯的民主国家。阿登纳没有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是一个小公民,在战争时期在家里种玫瑰,很多在西德联邦军里担任将军的人,都是原来纳粹德国服役的帝国军官。所以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的历史发展比较之后,引出一个新的概念,让东德人民深信,如果新的国家建立之后,可以继续反法西斯的民主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民主德国。

沃尔夫·科普克:当然他们是没法子了,那时他们还相信可以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建立更好的生活,他们坚信那是正确的做法。

解说:而对四面被围的西柏林人来说,肯尼迪的到访,也让他们再次确定了对自己选择的坚持。1963年6月25日,就在肯尼迪发表演讲的前一天晚上,有好几百人为了亲耳聆听美国总统的问候,带着睡袋聚集在了市政厅广场。第二天,整个西柏林有大约一半人走上街头夹道欢迎,只能容纳20万人的市政厅广场,被近50万人挤占得水泄不通。

胡思梦: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都知道,西柏林人那时候特别感谢美国人,他们是真的从心底里头感谢美国。没有美国,这个西柏林也许也就不存在了。

肯尼迪(时任美国总统):今天,在自由世界最自豪的夸耀就是,“我是柏林人”。

解说:正是这句让西柏林人铭刻至今的宣言,将柏林推向了冷战的最前沿。更为这个分裂的国家,在此后两大阵营明争暗斗中的曲折命运埋下了伏笔。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