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航校往事:日籍教官在中国传奇经历
2009年11月12日 14:4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1946年6月1日,老航校正式开课。一群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放牛娃学航空理论,笑料百出。教员想尽办法,帮助学员啃下理论难关。没有初级教练机,学员们打破常规直上99高练,以勇敢无畏的精神“一步登天”。然而收集来的飞机, 残破不堪,隐患重重,曾因为发动机故障发生过两次坠机事件。之后地勤人员精心维护,努力保障,没有再出现重大事故。

空战英雄刘玉堤是一期飞行学员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历尽艰辛追求飞行梦想的他,在刚刚开始学飞的时候,因为动作粗被主任教官训斥,不愿教他。转由教官暮木重雄任教后,刘玉堤的天赋和潜能被发掘出来,最终成为朝鲜战场上战功卓著的空军英雄。而他和暮木教官之间也产生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日籍教官原本是无奈地留下,应付差事,后来却能倾囊相授,最后对中国学员和中国投入了真挚的感情,这段传奇经历也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特殊的时光。直到今天,老航校的中日师生仍在相互遥望和挂念。

凤凰卫视11月1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46年6月1号,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开课,林弥一郎第一次给中国学员们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一道几何题,大家茫然,他又写了一道物理题,下面还是没反应,他又写了一道乘法算术,能答上来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于是林弥一郎只好放下带来的教案说,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四则运算。在另外一堂数学课上,有一个刚刚入校的学员卜刃他因为自己呢是高中文化,所以呢被任命来教代数,讲到公式X+Y的时候就卡住了,台下提高为什么XY代表两个未知数呢,老师回答不上来,说未知数就是未知数。越解释越不明白,最后竟然急得哭了出来。卜刃回去想了一宿,第二他来上课的时候呢,写了这样一道算式,X加Y等于人加牛,他说X代表人Y代表牛,如果不知道几个人几头牛的时候,又不能把人和牛混着算,所以呢就要用X和Y代替了,这样台下的这些放牛娃们终于就明白了。不过讲到航空理论的时候啊,就没那么容易了,写上空气动力学的一大堆公式之后,同学们还是不明白,飞机到底为什么会飞得起来。教员们实在讲不通,于是想到了用实物教学的办法。

解说:这是电影《红鹰展翅》中的一个片段,当年老航校的学员就是这样,靠着边实践边学习的方法,攻克了理论难关。等到将要进行飞行训练的时候,却面临着另一个难题。老航校没有初级教练机,只有30多架99高练,一般学员至少要经过2年的培训才能驾驶,直上99高练,这无益于一步登天,危险系数倍增。

魏钢(空军装备部部长):这个是99高练。

记者:您能大概给我们讲讲这个飞机,比如说它们。

魏钢:这个飞机也是一个活塞式的飞机,螺旋桨的发动机,两个座,现在看非常简陋,非常落后了,比我们的初教6还差,但是在当时是一个很不错的飞机。在日本关东军的装备里呢,它是一个主力教练机,我们人民空军当时缴获的数量很多,能飞的大概30来架。

解说:1945年,东北民主联军在东丰机场,缴获了这批99高练。

魏钢:99高练啊,你看出来它颜色是红颜色的。

记者:对。

魏钢:这个红颜色是原来日军的颜色,日军的教练机都用红的,红的为了让别的飞行员在天上好提高警惕,我们条件很艰苦,我们没有条件把它再刷刷油漆,所以就沿用了日军的红颜色。

解说:不过这些99高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缺东少西。

吴光裕(原东北老航校三期飞行学员):老百姓呢,爬到飞机上,打不开,拿个锄头,一镢头一撅把座舱盖子打烂了,进去一看有小闹钟,把小闹钟取下来,回家不是好用嘛。

林积贵(原东北老航校三期飞行学员):连个表都没有,我们飞航行都有时间计算,有的时候弄个马蹄表那么背着用。

解说:当时许多飞机里的部件都被掏空,只剩下残破的空机壳,没有安全带,学员们就把麻绳绑在身上代替,机翼、螺旋桨、发动机,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几架飞机轮番使用,这样的飞机,让从国民党空军过来的起义人员感到十分吃惊。

吴光裕:起义过来,他一看到我们飞这个日本飞机上面,几十个补丁都吓一跳,说你们飞这个都想死啊你们,他感觉根本就不能飞的,干脆那个时候叫他们飞他们都不敢飞的。

于飞(原东北老航校飞行教员):蔡云翔飞那个飞机,飞到空中掉了一个轮子,开玩笑吧,两个轮子掉了一个,后来单轮落地,蔡云翔的飞行技术还是不错的。

解说:蔡云翔是1945年从汪伪空军起义来的飞行员,在老航校担任教育长和飞行教官。1946年6月,蔡云翔在执行运输任务的途中,因为飞机承重能力不足而坠机身亡。就在蔡云翔失事的前一周,同样从汪伪空军起义的吉翔在试飞教练机的时候,由于发动机在空中意外停车,不幸坠机牺牲。这是航校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两次事故。

岳荣:(原东北老航校机械一期学员):当时飞机非常不安全,说摔就摔,当时不是很多女的都找飞行员嘛,以后连摔几架,结果她们都不找了,就找地勤人员了。经常死人呐,经常死人。

解说:如今的密山四中,就是原来东北老航校校部所在地。

宋贵(原东北老航校校部勤务员):那个地方坏了,一般小来小去的能修,大的呢推修理厂去了,大的就推走了,这玩意差一点都不行啊,它不像汽车,马马虎虎行,这个你不能马虎啊,马虎上天就出问题啊。

解说:在蔡云翔、吉翔的两次事故后,老航校再也没有出现过重大的飞行事故,这与日本机务人员的努力密不可分。

张开帙(原东北老航校机械科长):因为那个时候老航校都是当主管、股长、厂长,这都是中国人,实际干活的都是日本人,技术那时候开始也是他们掌握的。

赞歧文夫(原东北老航校机械厂技术员):零件没有,飞机修理厂里头什么零件没有,给到我们几个做零件,铁里头,碳素,碳素明白吗,碳素进去,碳素是硬的,铁是软的,碳素是硬的。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吃的肉的骨头,骨头本身有碳素,这个碳素利用这个碳素,从铁里头进去。

解说:东北老航校历史纪念馆里的这座雕像,是机务人员为飞机轮胎打气的场景,没有充气设备,只能用一支自行车打气筒给轮胎充气,在每天的飞行训练前,机场上总是排着三条队伍,排队给轮胎打气,排队给飞机加油,排队手摇发动机。为了尽快掌握技术,老航校机械一期学员岳荣:在机务队学习了半年之后,把同学组织起来,立志要独立修理一架99高练。经过半年努力,第一架学员独立修理的飞机出厂。

岳荣:林保毅来亲自试飞,我是在那个压座。

王佑(原东北老航校练习生):就是你的飞机你就上去,你得观察,你得考察考察飞机怎么样,另外你得给飞行员壮壮胆说老实话,这还有一个壮胆的作用。

记者:怎么叫壮胆?

王佑:就是你对飞机有把握,你都没把握我飞行员怎么飞啊。

岳荣:当时林保毅还看看我,给我伸那个大指头说挺棒的。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