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当时的深圳号称走在改革的最前沿,1986年当地政府就下了红头文件,要在国营集团公司推行股份制,但响应号召的却寥寥无几。不久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叫王石,所在的万科公司才成立不久,但已经急切希望通过股份制改造,脱离原有上级公司的管制。
王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体改办找不着试点,因为大家都不响应,我们看了那个红头文件如获至宝,我们要求股份制改造,结果体改办的徐景安主任,发现了我们也如获至宝,总算有个小公司响应了,那就把我们当成宝贝。
徐景安(时任深圳市体改委主任):对我来说我正中下怀,我要推行股份制,要搞上市公司,你愿意来找我,当时某种意义上不是万科来求我,我也在求万科。
解说:广东喜欢逢八开张,1988年12月8日,万科发行2800万股的股票,其中600万股交给了特区证券公司来负责销售。
杨建西(原特区证券公司业务员):那时候万科也不出名,谁也不知道万科,王石也着急,说他家电视机都卖了,买股票什么的,也着急。
解说:卖股票在当时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证券公司的员工决定,从当时的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开始。
杨建西:那个国贸39层,我记得是39层,我们三个人到了国贸底下,我说今天一人13层,不是说13层全扫完,13层一天扫不完的,就是说13层把它包了,那个时候那里面,在国人的眼里,在深圳人眼里,那里都是比较有钱的公司,而且有各省的办事处。各省的办事处也有钱,然后到那儿去就说,我们现在发行这个万科的股票,我们是证券公司的,工作证啊,什么的给他看一下,然后名片递上去,然后有的人就说股票是什么东西,有的人也愿意了解了解吧。大部分人还是挺想了解的,我估计那时候要是在北京,都是一脚两脚给你踹出去了。
解说:与此同时,比万科早一步,实现股份化的深圳发展银行,也在面临发不出工资的困境,当时的总经理王建,同样想到了股票的作用。
王建(深圳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因为我们那时候没效益,没有钱,没有钱发工资,就发股票,奖金也发股票,你要想换成钱你外面卖去,外面卖他很高兴啊,20块钱一股嘛,他外面可能卖80块钱,他很高兴,所以说那阵子,我们连扫地的都成百万富翁了。
解说:财富的效应是惊人的,再加上紧挨着市场发达的香港,深圳市民对股票的热情很快就觉醒了,还没等政府和中央做出反应,深圳的股价已经开始出现大幅度上升。
徐景安:1990年3月以后,股票呜得上去了,越来越热,一热以后好了,引起全社会的轰动。
解说:从发行金田股票开始,特区证券营业部的员工,开始惊讶的发现,自己再也不用上门推销股票了,我们就随意的在里头抽签,一抽签58号,58号就来了,就来买股票,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我第二天能有多少股票卖,你想一想。如果你现在想卖股票,外面的人等于熬更守夜在那儿排队呢,你不到万不得已你卖那股票么?
王建:后来就发现这股票太乱了,这股票市场简直炒了翻了天了。今天可以上到100块、200块,明天可以掉到10块、20块。我们的黄牛党拿着这个手机,在几个交易的网点打电话,就说你那里多少钱,哦,你那里10块,我这50那你快买。然后这边50马上抛掉,一下赚40。
解说:股价上升带来的不仅是抢购热潮,还有交易方式的改变,人们开始嫌手工操作的营业部效率太低,纷纷走上街头,走进公园,以自由市场的方式买卖股票,而政府却对场外交易一时束手无策。
李灏(时任深圳市市委书记):股票有交易开始是在柜台交易,回来柜台交易不行,黑市又蔓延了,我们就感觉要成立一个规范的证券交易所。
解说:深交所的成立是从王建开始的,当他以光杆司令的状态,从发展银行被调离时,整个筹备工作还是一片空白。
王建:什么都没有,一个人不许我带,一个车也没有,是一分钱也不给,一个办公地点哪怕10平米的小地方,没有,什么都没有,一点资料还都没有。
解说:没有参考资料,王建只好带着人跑到香港求助,在香港联交所,存放着各个国家关于证券交易所的法律法规,而且大部分是中文译本,这让王建如获至宝。
王建:给了他几万块钱,然后就把各国的而且都是中译本的全拿回来了,拿回来了我们这些人就分工合作,大家开始就是你管上市,他管审计,他管会计,然后那个管监管,就着这么样,把各国的做个比较。
解说:好不容易拼贴出来的交易所文件,却遭到了外界的批评,被职责是食洋不化,这里面也包含着,对成立交易所的质疑。
李灏:那当然了,这都是反对的,比如说你讲,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认为股份化就是私有化。
禹国刚(时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一些还是关心深圳发展的人,但是处于不理解呢,他就打电话质问市政府,还用广东话说,有没有搞错啊,怎么搞了个资本主义的市场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