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为了拓展银行业务,2005年中信实业银行经批准后,改名为中信银行,并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股份制改造,招商引资,剥离不良资产。2007年中信银行上市成功。
陈小宪: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不良资产,在这个一万多亿的这个资产下,不良资产不足1%,不足1%,那么应该说在股份制银行当中,也是比较好的。那么在与此同时,这个产生的不良所提出的准备,已经超过了150%,也就是说有一块钱的不良资产,我们有一块五毛钱的这个准备,或者一块五毛多的准备,应该说呢,中信银行的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大大加强了。
常振明:中信银行这一年发展的也是不错,因为它特别是上市以后,它的这个利润大幅度提升,而且资本的实力也是迅速的加强。那么中信证券呢,依然也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的态势,这个比较大的IPO啊,还是中信证券还都做,而且包括它在海外的发展也是不错。这个中信信托也在信托行业里边应该还是数一数二的。
解说:2004年中国政府对金融行业进行调整,中信公司正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做出了结构性调整,上书中央政府,成立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这一举动标志着,中信公司在金融行业领域全面发展。
孔丹:2002年当时,就我们提出来成立金融控股集团,这是一个重大的体制改革,这个经过国务院批准,当时因为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金融控股集团的这个法规,到现在也没有,比如Regulation不具备,但是呢,中信由于历史发展形成了在金融行业的各项业务门类齐全。我们在2002年这次改革,不仅是一个名称的改革,不仅是一个从金融机构变成,集团变成非金融机构,而把自己这个金融和非金融两大板块,这样一个概念凸显出来,就是金融业务这个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所以变成从2002年以后,我们有一个提法,就是开始提,金融这个是核心业务的提法。
居伟民(中信公司常务董事财务总理):中信的业务结构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吧,去年底是16000亿的资产,那么金融大概是占了大头,大概占到80%,接近80%的资产规模。那么非金融大概占了将近20%,那么从盈利正常情况下,盈利的情况呢,应该说金融大概贡献70%多的盈利,非金融贡献30%的盈利,所以应该说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一个,就是说一个状态。当然你要说是否理想,这可能还需要,还需要适当做一些改善的事。
解说:中信公司作为中国改革的排头兵,在这次金融改革中又率先迈出了第一步,也就是说在中信控股公司领导下的,各金融子公司,在金融领域里全面开花。
孔丹:中信很着力的打造这个综合性的金融平台,交叉的这个服务,还有这个建立这个统一的IT的平台。
王川(中心公司副董事长):它不仅有银行、有证券、有保险、有信托,还有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等。所以它相对于其他的金融机构来讲,它的这个牌照,金融牌照是最为齐全的。
樊纲(学者):下一阶段呢,我们也非常希望,中信能够在进一步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的过程当中呢,起到进一步像过去一样,起到开拓的作用,为中国的金融的发展做出一种新的贡献。
吴小莉:荣毅仁在用人方面是重德、重才,同时也是“举贤不避亲”第一个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它的集团主席就是荣毅仁的独子荣智健。这位与父亲行事风格迥异的掌门人,带领他的团队立足香港,在海内外多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然后在变幻莫测的商战中,面对错综法杂的经济环境,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中信泰富和其他的上市公司一样面临着不可预知的考验。
解说:荣智健1986年,加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同年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出任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
荣智健(中信公司常务董事):我在我父亲影响之下,我是1986年加入中信以后,我头一个我就说办两件事,办几件事,也是以实业为主,实业为主以后到了就是一个电厂、钢厂。上海的这个到杨浦的三桥两水,就是杨浦、徐浦、南浦,还有延安东路隧道,大浦路隧道等等,把这些把浦东开展,还是以电、钢铁、基础设施为主,然后做完以后就是航空,还有一个就是贸易。
然后再把这些东西再汇入呢,走上金融的这个,Merger&Acquisition,就是把它这样推广到社会上,走上上市公司的道路。
解说:1987年2月,荣智健入主中信香港之后的第二年,便收购了国泰航空公司的部分股权,1990年荣智健又做出重大举动,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发展,成立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局主席。此后短短十几年间,中信泰富的版图急剧扩大,逐渐发展成为香港一家,以电力、基本设施、航空、地产、贸易及分销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2006年3月以实业起家的荣智健,动用4.15亿美元,收购了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公司的全部股权。
荣智健:实际上是我们是去,当时买设备大概16亿澳元,包括今后两年的开支,也大概就是最多就是20亿的,20亿的澳元,总共就是36亿澳元。
解说:中信泰富在澳洲的投资一共为十几亿澳元,但在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间,中信泰富签订多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这数十份的合约其中澳元合约占最大比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合约的特点是“止赚不止蚀”,也就是说,澳元继续升值,中信泰富可赚钱,而如果澳元大幅贬值,则亏损是个无底洞。
荣智健:所以我们的财务系统呢,它本身没有盈利的,也没有资产的,这我们的钱的好坏,这个美金换澳币。假使你做得好呢,我们会做一定的Hedge,Hedge是正当的,但是我们只准做有一个规定,就是20%到30%,甚至最高做到50%,假如这个币值升高降低,这是我们开矿砂成本的高和低,并不是你财务部门的盈利。但是财务部分突然一下子在2008年的,在7月份到8月份短短三个礼拜,差不多做了一百亿美金的这样,美金对澳洲,澳元的外币这种投机型买卖,还又没有跟总公司来汇报,又没有经过我们的批准,这个是一个非常关键的。
一千万美金的东西一定要经过我签字的,没经过我签字是不行的。
解说:种种迹象表明,正是这些杠杆式的外汇买卖合约,成为后来中信泰富致命的隐患。2008年9月30日,美国国会没有批准7000亿美金的救市计划,百年不遇的次贷危机,终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爆发,这时的澳元犹如着了魔般一路狂泻。
荣智健:澳洲币值就从我们那时候,一开始9月7号跟我讲的时候,0.82到0.84左右,突然降到70到60,在这种情况的底下呢,其实我们的损失一百多亿,我也认为这个Merger&Acquisition,这样的做也并不是太合理的,就是它把我今后两年的损失全部要算到去年一年里边,那么这种损失就是相当大的,等到你这个市场变化一直变到好,我们会变成就是要一百多亿这样一个损失,不是四十亿到六十亿,这个损失就是相当大,银行根据这个损失可以掐断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