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女记者在中国 如何成为宋庆龄的得力助手
2009年09月23日 13:3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延安的气氛,虽然随着女翻译吴光伟的离开有所缓解,在最后的两个月中,史沫特莱也试图以忙碌的工作,来化解处境的尴尬,但其实是徒劳的。这一年8月史沫特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伤到了脊背,9月她以治疗为由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延安。

当然史沫特莱自我创痛的愈合能力是强大的,她迅速将自己的计划,调整为去八路军前线寻找朱德继续革命。在随后的日子里,她作为八路军的随军记者,跟随朱德在华中作战,完成了朱德的采访,并通过国际红十字会,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争取了大量的医疗援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史沫特莱完成了她的著作《中国的战歌》。

解说:这是2005年拍摄的电影《太行山上》,史沫特莱与朱德在前线告别,此后再也没能相见。与电影不同的是,此时史沫特莱疾病缠身,在多位中共领导人的劝说下,她无奈选择离开。临行前史沫特莱希望能够领养自己最亲近的随从盛国华,这个经常称呼史沫特莱“老太太”的小男孩,拒绝了她的邀请。

1941年5月,史沫特莱悲伤地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这块墓地大多数时间是荒芜的,一如史沫特莱生前的孤独,她没有再婚,没有子女,1950年史沫特莱病逝,1951年人们遵照她的遗嘱,将她的骨灰埋在了中国。史沫特莱回到美国的十年,也是她生命的最后十年,有人这样总结,她基本上是被遗忘的。如果有人还愿意记得她,那是因为人们要激烈指责她,三十年代在中国的岁月。她积极参加以莫斯科为基地的第三国际的革命,因为她相信共产主义革命将在她有生之年相继出现。当然也有人以同样的激情,为史沫特莱辩护,并认为史沫特莱的早逝,完全因为回到美国后,她实际上沦为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

江枫:在进医院以前,她给她一个朋友写了一封信,她说我这稿费的所有的不管是从哪儿来的,全都归朱德总司令,按照他的意愿,建立一个富强的新中国。万一我死了呢,能够为我唱一个歌,她说,她就说能够为我唱,她就说能够在我的遗体前面,就是能够在我遗体前唱《起来》(《义勇军进行曲》),我就很满足了。

陈晓楠:史沫特莱一生当中经常受到来自两个方向的夹攻,相信资本主义的人称她是共党分子、赤色分子,而共产党人则把她叫做是个人主义者,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一位美国女共产党人,给她取了一个绰号,说她是一个史沫特莱主义者。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每周六至周日09:00-09: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