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女记者在中国 如何成为宋庆龄的得力助手
2009年09月23日 13:3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陈晓楠:西安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在西安周围布置了一条抑制共产党人的军事封锁线,目的在于切断共产党人从本省获得各种物资的供应来源,还有控制出入西安的通道。当时外国新闻记者被明令禁止进入红军根据地,急于前往延安的史沫特莱,在1937年1月12号,利用西安事变之后的混乱,躲在她的红军护送人提供的卡车后车厢里,悄悄混出了封锁线。

解说员:这孔窑洞就是朱德司令的办公室兼寝室,也就是在这孔窑洞里,朱总司令会见了中国人民之友,美国女进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他们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一次谈话。

解说:这孔窑洞在1937年的1月迎来了史沫特莱的造访,在前来迎接的丁玲的陪同下,史沫特莱抵达延安已是深夜,但她还是立刻被邀请会见毛泽东和朱德,这样的礼遇,使史沫特莱兴奋不已。尤其是红军总司令朱德,让她产生了特殊的好感,一见面她就提出,要为朱德写一部传记,后来关于他们两人之间不寻常的友好关系,至今仍是人们热衷的话题。

江枫:朱德在她心目中是个英雄啦,所以一见面了以后,就非常热情,就上去就拥抱他,亲吻这个朱德的这个脸颊。

安危:在延安期间呢,史沫特莱的这个目标任务也非常具体,就是说她要采访朱德将军,她也知道埃德加·斯诺已经采访过毛泽东,1936年的时候呢,因为朱德指挥着第四方面军,还没到陕北。所以埃德加·斯诺也没有机会采访他,所以就没采访他,说她要采访这个朱德,所以一去,就安排好,就要采访朱德了。

解说:如今在朱德故居的前面,仍然保留着一处平台,七十二年前史沫特莱就是在这里,着手进行一个长期的采访和写作计划,来描写这位农民出身的红军总司令。为了方便采访,史沫特莱和女翻译吴光伟还有丁玲,一同住进了临近的窑洞。此时的延安分外宁静,史沫特莱遇上的正是抗战爆发前六个月的战争间歇期,这让史沫特莱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和惬意。这座中国西北的山城,甚至让她想起自己出生的美国小镇,也许因为过于放松,她的个性再一次悄悄跨越了规则的界限。

安危:不拘小节,说话比较随便,动作也不是很文雅,她有最大的两个缺点,爱借钱,借钱不还。借过朱德的钱,借过周恩来钱,借过海伦·斯诺的钱,也借过马海德的钱,从来是不还的,所以这就给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解说:尽管非议不断,但是史沫特莱依然全情投入到延安的美好生活中,除了采访和写作,史沫特莱还成为了图书管理员、灭鼠能手和妇女节育运动的发起人。

四月底,被延安生活深深吸引的史沫特莱,决定放弃自己多年来在政治上的独立身份,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江枫:她在以前的话,像美共建党的时候,她都考虑都不考虑,都不加入党的,她对于苏共的话也没有什么,她就是对这个中国共产党,她这一切的话好像都是在为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也是为中国人民在做工作。所以她觉得理所当然的,但是她的申请遭到拒绝了,极其伤心,痛哭,嚎啕痛哭。现在我们回想起来,从史沫特莱这种性格来说,我们还是觉得,她还是在党外好一点,她加入了党的时候,对党也未必见得好,对她个人也未必见得好。

解说:史沫特莱哭得极其悲伤,尽管后来她依然将自己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但这件事成为她一生都无法恢复的伤痛。随后一场更大的风波,决定了史沫特莱在延安悲剧性的命运。1937年3月,史沫特莱举办了一场交谊舞会,这场舞会让她成为延安女同志们眼中共同的弃儿。也有研究者认为,事件之所以陡然升级,根源其实在于史沫特莱身边这个漂亮的女翻译。

江枫:让这些老革命的那些家属,让他们的妻子感到很不高兴,发展到引起了毛泽东和贺子珍中间的矛盾,这个以至于他们两个离婚,最后贺子珍是到苏联去了。

安危:给史沫特莱做翻译的叫吴光伟,英文讲得非常好,人长得很漂亮,毛主席讲,讲了半天她给翻译,翻译以后史沫特莱还在写,写的时候,她就困倦了,她就很瞌睡,就打瞌睡,结果头就靠在毛主席的这个腿上了,膝盖上,就睡着了。结果正在这时候,贺子珍是晚上是,送开水来一看见躺着呢,咋能这样闹呢,就不满意嘛,就说一些可能带刺的话。

说这是工作呀,我们三个人在采访,她在这个翻译,翻译这个夜太深了,小孩睏了嘛,本来就什么事都没有。结果史沫特莱就把这个事情给外国人说,给李德,给马海德说,给海伦·斯诺说。海伦·斯诺光听,没表态,马海得说你最好不要说三道四,不要没事找事,就批评她,你不要说这个事。结果他俩一说,这三传两传,贺子珍又听见了。

白黎:所以贺子珍很反对这个史沫特莱,说史沫特莱是帝国主义分子,是破坏这个共产党党风,红军军风的一个坏女人,建议毛主席把史沫特莱赶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