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但是国民党右派依然不断发难,最后孙中山表态,谁反对《宣言》,谁就是我的敌人,至此《宣言》才得以勉强通过。就在国民党一大即将结束时,大会还批准成立了黄埔军校,并任命刚刚从莫斯科回国的蒋介石,担任校长。
1924年6月16日,鲍罗廷陪同孙中山,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此前,他已为黄埔军校向莫斯科申请到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这一举动,再次奠定了鲍罗廷在孙中山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丁言模:鲍罗廷他享有一个特殊权利,他能够调拨或者说申请到给予国民党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这是很主要的一个筹码。为什么前面马林、越飞和达林他们只是一个国民党改组一个前奏,而不是一个实质性的一个阶段?区别也就在这里。
解说:然而拥有这样的权利,并不能缓解广州局势带给鲍罗廷的焦虑,他谨慎地维护着自己和孙中山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来自国共两党间错综复杂的各种事物。这一切都让这个外国人如履薄冰,此时平静的广州城暗流涌动,很快一件棘手的问题,便摆在了鲍罗廷的面前。
姚金果:国民党一大以后,国共合作,也算是正式成立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呢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又有革命的朝气,加入国民党以后,他们的这一种积极性,反而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疑虑,怎么这么积极地来干,你们目的是要干啥呢?于是各种疑虑就出来了,各种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这些疑虑也就出来了。
解说:国共合作所产生的摩擦,早在鲍罗廷的预料之中,尽管来势凶猛,但并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真正让鲍罗廷隐隐感到不安的是一位刚刚从莫斯科刚刚回国不久的年轻军官,如今他已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这个将在未来彻底改变鲍罗廷命运的人,此时已经注视了他很久。
陈晓楠:实际上鲍罗廷初到广州的时候呢,他并没有见到蒋介石,因为那个时候,蒋介石在他到来之前,被任命为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前往莫斯科了,三个月之后,蒋介石返回上海。鲍罗廷自然不想怠慢这位已经见过苏俄高级官员的青年军官,但是蒋介石却以不满苏俄顾问插手国民党改组为由拒绝和鲍罗廷见面,拂袖直接回到了浙江老家。这个难堪的“下马威”也就成了鲍罗廷和蒋介石之间交往的开场白。
解说:1924年8月的广州城暗流涌动,自从国民党一大结束之后,孙中山的办公桌上就开始不断地收到弹劾共产党案,而且矛头也越来越多地指向力促国共合作的鲍罗廷。
姚金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召开了一届二中全会,专门解决共产党的问题,就是国共合作,遇到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共产党还是不要共产党,我们应该怎么和他们合作。就在这个会上,国民党的一个大派人物张继,和共产党的一个大派人物谭平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会场的气氛非常激烈。
那么在这个会议要结束的时候,孙中山有一篇比较长篇的这么一个讲话,大意是说,中华革命党的时候,你们也宣誓服从我,但是实际上你们并不听我的,我现在决定要和共产党合作了,你们还在不断地提出反对意见,那么究竟你们是听我的,还是不听我的。如果说所有的国民党员都像你们这样,那我还不如抛弃国民党,我不要国民党,我自己去加入共产党去。实际上这是一句气话,但是也表明了孙中山当时的那个决心,要容共的这么一种态度。
解说:再次平定了党内局势的孙中山,不顾鲍罗廷的强烈反对,决心开始北伐。然而就在北伐军离开广州进入韶关集结时,广州商团头目陈廉伯,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发动了武装叛乱。鲍罗廷一手打造的红色堡垒,在兵力匮乏,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已是危在旦夕。
丁言模:叛乱的时候,孙中山那时候决定退守到韶关,准备北伐,广州我不要了,在这个场合下,结果是蒋介石出面,组织黄埔军的学生军,把这个叛乱弄下去。那时候是蒋介石得到鲍罗廷的赞赏,那是一个很关键的一个赞赏。
解说: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并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同年11月,孙中山带病离开广州,绕道日本,开始他的北上之行。
姚金果:那么孙中山,在北上之前,曾经给蒋介石留下话,就是大致的意思就是说,鲍君的话就如同我的话一样,鲍君在就如同我在一样,要求蒋介石在他不在的情况下,以后要听鲍罗廷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