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机会终于来临一天傍晚,南疆阿克苏农一师十四团的欧阳琏,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丁惠民率先带领云南知青返城成功的消息。
欧阳琏:所以呢在排长家里,听中央台的新闻的时候呢,六个人上海青年大家谈了完了,完了牢骚发发呢当时呢就提出来了,我们也集会嘛,集会呀,可以呀。海报,就写个海报,定于初五礼拜天上午在团部商店门口举行上海知识青年集会,自行车的、毛驴车的,牛车的,走路的。农场的上海青年能到的都能到了,走空了。讲什么呢?讲我们苦,讲我们新疆呢,讲云南知青,黑龙江知青好回去,我们为什么不好回去呢?
解说:新疆兵团的建制曾在1975年被取消,改归农垦系统,欧阳琏他们决定效仿云南知青丁惠民,直接派代表去北京。1979年2月24日,新疆农场上海知青赴京上访团出发。但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北京交涉的52天里,关于他们的身份认定,一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李良高:说新疆不属于这个,是屯垦戍边,说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事情,和云南、黑龙江不一样。
欧阳琏:它一个是支边的,支援边疆,支边的,一个是知识,对不对。
杨清良(一九六三年进疆 一九八零年回沪):在他们的框框里面我们不是知识青年,我们就是等于是移民一样,但是呢,没享受移民政策,他们也不敢说移民,只有知青才能解决问题,不是知青你完全是胡闹。
欧阳琏:为了这个问题呢,一直在争论,一直争论52天,最后的结论就是什么样的呢?是支边知识青年。承认我们知识青年,但又跟毛泽东发布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有个差别,叫支边知识青年。
解说:面对上海青年的返城诉求,中央派出工作组前往戈壁深处的基层团场进行调查。
欧阳琏:来了一个刘济民,是农垦部的副部长,感觉到中央讲话算话了,工作组来了。桥坏了,本来就木头桥,桥坏了,上海青年就跳到渠道里面,就分两边,就把这个吉普车啊抬过这个渠道,热情得很。它园子边上,园子里面林带里面,前前都是人。
解说:希望之后是漫长的等待,时间从1979年初一直到1980年末,这期间邓小平访美,对越自卫反击战,公审“四人帮”,频密发生的国家大事,把新疆阿克苏的回城呼声,淹没在了遥远的边陲。
欧阳琏:因为我们提的要求并不是过分,也不是想入非非的,这已经很多地方都已经做了的,我们只是搭个便车而已呀。不知道这个难度这么大呀,对不对。
解说:1980年12月11日,上海知青请愿大篷车队,在穿越天山的途中翻了车,三名知青遇难。
余加安:我们还在那里闹呢,突然之间来个消息快撤,干什么?回去开户口,我都不相信啊。
解说:同一天迫于压力,阿克苏地委发出给知青签发户口的232号文件,上海青年人数最集中的农一师、农二师,率先开始发户口,这意味着所有希望回城的上海青年,都将拿到他们期盼已久的通行证。
余加安:乖乖,那开户口那才热闹呢,就一个保卫科里头,人吶,摞起来,哎呀,都抢着要先开,我说句老实话,他解手都没办法解手。我的名字也写错了,她的名字也写错了。
欧阳琏:我是11号、12、13、14、15,就我团的三千多个人,两支笔写,写完了。停人不停笔,这支笔不要停,人可以休息,写两个钟点手酸了你下来,另外的人写。
余加安:你说,大家都想把这户口早一点抢到手,实际上呢,担心变卦。
毛国胜(一九六三年进疆 二零零四年定居上海):这一次好了,我们就从此就可以跟这里再见了,回大上海去了,都觉得这是一个转变自己人生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回去了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