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命海军衙门修筑铁路 长崎事件揭满清政府愚昧蛮横
2008年12月05日 13:17南方网 新浪 】 【打印
相关标签: [李鸿章] [凤凰大视野] [铁路]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第六集:

核心内容:围绕是否修建铁路,大清朝内引发争论,李鸿章不惜用骡马拖拽车皮来留住铁路。北洋舰队初具规模,中外管代发生矛盾,李鸿章辞退英国教官,中国海军向西方学习半途而废,长崎事件暴露北洋官兵骄横自满,日本人开始做好准备。

李鸿章修铁路下定决心 不惜用骡马拖拽车皮

李鸿章到唐山火车站观察时与铁路官员合影

直到今天,铁路对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仍有重要意义,在一百多年前,其意义之重要更不待言。但是,修建铁路在近代中国引起的反对却最强烈,争论时间也最长。

洋务派造炮造船,当然知道修建铁路的重要,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起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运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而中国“三军必皆踊跃”,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但这种完全符合实际的救时之策,在当时却遭到一片反对,据说“闻此议者,鲜不咋舌”,皆视为骇人听闻之论。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海疆告急,李鸿章又乘机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这年年底,他奉召进京见恭亲王奕时,力陈中国修建铁路的重要,并请先造清江浦到北京的铁路,以便南北交通。

奕向来支持洋务运动,当然同意李鸿章的观点,但他深知修铁路将会遇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恐难实行,所以对李鸿章说此事“无人敢主持”。李鸿章仍不甘心,希望他有机会劝说慈禧、慈安,但奕回答说“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由此可见修铁路的阻力之大。而李鸿章便不再直接谈此问题,转而不断策动他人提修路建议。

1876年,丁日昌担任福建巡抚后,李鸿章要他上疏建言因台湾远离大陆,只有修铁路、架电线才能血脉畅通,才可以防外安内,不然列强总会对台湾垂涎三尺。1877年,清廷表示同意丁日昌所请,但此事却因经费短缺而中止。转眼几年过去,到1880年,中俄伊犁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加紧张,两国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一触即发,运兵成为重要问题。

在这军情紧急时刻,淮军将领刘铭传应召进京,就防务问题提供对策。到京后,刘在李鸿章的授意下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正式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并认为这是自强的关节点。刘折中具体提出应修从北京分别到清江浦、汉口、盛京、甘肃这四条铁路。但由于经费紧张,不可能四路并举,建议先修清江浦到北京线。局势的演变和刘折的充分论证,使清廷再也不能不为所动,命令分任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的李鸿章、刘坤一就此发表意见。

历史的裂缝铁路与政争修建铁路是李鸿章的一贯主张,而刘折本就是他的授意,所以他立即洋洋洒洒地写了《妥议铁路事宜折》,约四千言,将压了几年的想法一吐而出。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