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创江南制造局 聘洋人引清廷震荡
2008年12月02日 16:43环球时报 新浪 】 【打印

“节制之说,亦恐徒托虚名。”他甚至提出为挫李泰国之骄气,“以中国之大,区区一百七万之船价,每年九十二万之用款,视之直轻如秋毫,了不介意。或竟将此船分赏各国,不索原价,亦足使李泰国失其所恃,而折其骄气也”。如此建议虽说荒谬,却说明他压根认为李泰国不会将舰队交给清政府,所以不如干脆白白送给他人。

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函中也表示了自己的疑虑。他认为指挥权归中国、中国派人上船学习,“名綦正矣,义极严矣”,但“外国人性情,揽权嗜利,不约皆同”,所以欲分其权有“三难”:一是外国水兵有几百人之多,“彼众我寡,一传众咻”,再加语言不通,所以中国官员根本无法指挥。

二是“李泰国久在中国,深知虚实”,所以他总是趾高气扬,即便他不从中使坏,阿思本之流也未必听清政府调度,若他“再把持唆弄,颠倒是非,更难保统兵大员之不受挟制”。三是洋人“未必肯实心教练,果愿华人之擅长。且其轮船机器、炮火精微,亦非顽夫健卒所能尽得其奥妙”。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

鸿章近与若辈交涉军务,悉心体会,微有阅历,又深知李泰国心术险诈,目前不愿中国人专权,即将来不愿中国人接收。愚虑所及,不敢不为殿下切实陈之。

应该承认,此“三难”确实深中肯綮。

然而,主管总理衙门的奕对李鸿章的意见并不以为然,仍乐观地认为《轮船章程》的五条规定能够实现,中国有可能收回指挥权,故回答李鸿章说:

来书论及此事共有三难,崇论宏议,令人钦佩。但本处犹望阁下知其难而制之,不愿阁下畏其难而听之。现在轮船奏明归曾帅及阁下节制调遣,应如何设法黔制,收回在我之权,惟望阁下与曾帅图之也。

事情果然不出曾、李所料,阿思本于当年9月率舰队驶抵上海,并于9月20日到达北京。到京后便与李泰国一起到总理衙门,坚决要求推翻《轮船章程》,双方激烈争辩长达二十多天。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也参与进来,公开表态支持阿思本,而总理衙门则以布鲁斯自己曾多次说过“中国兵权不可假与外人”反驳,布鲁斯哑口无言,便请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出面调解。

蒲安臣多次与双方商谈,但双方意见仍无法统一。最后,双方都认为只能将此弁员遣散,舰队驶回英国变卖。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决定价款归还中国,但中国要支付阿思本和其他兵弁一笔不小的遣返费。总之,这一买一卖,清政府损失了数十万两银子。

这,就是清政府初次试办近代海军的命运。

聘请外籍教师 引发意识形态争议

1879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华与李鸿章合影

1859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郭嵩焘奏请咸丰皇帝设立外国语学校。

这一建议受到咸丰皇帝的高度重视,遂下令筹备建校的各种事宜。1862年,洋务运动代表机构总理衙门聘请英国传教士包尔腾为英文教习。同年6月,学馆在北京东堂子胡同的总理衙门正式上课,定名为“京师同文馆”。

同文馆建成后立即设立各种学习馆并着手网罗师资。1863年4月,俄罗斯文馆被合并进来。不久,法文馆也同时开办。由于同文馆沿袭旧的教学方法,学生程度太差,使同文馆底气不足。

1870年以后情况逐渐改观,各地陆续选送优秀学生到京。美国人丁韪良担任该馆总教习后,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添设了德文馆,并正式规定,除了英、法、俄、德等外语以外,学生要兼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测算、万国公法、政治学、世界历史、世界地理、译书等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