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首推招考聘任制 为未来改革作好人事铺垫
2008年11月19日 14:07凤凰网专稿 】 【打印

余昌民,清华大学第一届企业管理系毕业的研究生。他原是清华电机系自动化专业1970年的毕业生,工作了八九年,深感中国企业管理的弊病大多,1979年回到清华攻读企业管理研究生。他想到蛇口,清华不放。袁庚亲自己做清华大学校长刘达的工作,“刘达同志,把小余给我们吧,我们迫切需要企业管理的专门人才。”最终使余昌民来到蛇口。

袁庚还给刘达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段话说:

关于小余之事,同志们对您大公无私精神至为赞佩。清华失一小余,无妨大局,蛇口得之,如虎添翼……行看清华桃李满天下,工业区将受其惠。

重感情的刘达,把这封信送给了余昌民,让他留作永久的纪念。

顾立基,清华大学毕业,当年在清华成立企业管理爱好者协会,成员1000多人,他想做厂长,想到蛇口,而周围朋友对他非议很多,认为他野心太大。

袁庚亲自己到清华找顾立基沟通,谈话支持顾立基。他说对顾说:“你的选择是对的。蛇口大有用武之地。我们为什么要在蛇口办一个工业区呢?为了在那块地方搞改革,搞全面的改革,从企业管理、人事制度到工资制度,都要改,不改没有出路。过去三十年,极左的思想、僵化的体制把我们害苦了。1979年初我们刚到蛇口的时候,海湾里还发现偷渡者的尸体,都是青年,他们为什幺要跑?因为我们穷!

‘四人帮’搞什么‘政治边防’,越搞跑的人越多,一些村子的青壮年几乎跑光了,真叫人欲哭无泪!蛇口对面就是香港的元朗,相隔只有六浬,晴天能看到它的高楼,它就是在我们动乱期间发展起来的。我们再也不能瞎折腾了,必须把经济搞上去,这就必须改革落后的体制。

蛇口工业区虽然只有2.14平方公里,对于全国960万平方公里不过是九牛之一毛,我们改革成功了对全国就有很大的意义。万一我们失败了,也只是九牛一毛,无伤大局,当然,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成功,避免失败。我们这一代人,是老了,当我们觉悟到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刘丹一,江苏海门人,祖先以种花和养盆景出名,有“田状元”之称,他自己也从小就酷爱种花。1940年参加新四军以后,没有了种花的闲情逸致,十年动乱中靠边站,这种爱好才又恢复起来。他种的花在北京颇有名气了。刘亚民种花的历史较短,才三年,但由于潜心研究,也称得上种花里手了。他们两位都是北京月季花协会的理事,各自种着几百棵月季。

67岁的刘亚民和64岁的刘丹一都已离休。他们都是相当负责的干部,工资不低,又都有美满的家庭,本应在首都安享天伦之乐,但是袁庚硬是把他们“煽动”到蛇口来了。

“不是袁庚请,我们不会来的。”身材高大、健壮的刘亚民老人说。

刘丹一还向袁庚推荐了一个年轻人,北京月季花协会理事、36岁的龙泉,袁庚亲自写信把他聘请了来,充当二刘的助手。

蛇口废除干部终身制

有个地方叫微波山,当年邓小平同志到蛇口视察的时候,这个算是一个比较高的地方,那么就是顺着这个台阶,邓小平同志在那儿就登高来看蛇口的这个岸线、码头,招商局的人员啊,有些外面的物资要运过来啊,包括一些生活资料啊,那么就是在这个地方登陆的。

当年可能就是说这个包括边检这些都是很简陋的,现在已经一个比较有规模的客运码头。

1984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老人家开心地看到蛇口改革的成果,回到北京后,他召集胡耀邦等7位中央负责人开会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深圳的蛇口工业区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

的确从一开始,蛇口就从干部体制,民主选举,舆论监督等政治制度变革下手,1980年3月28日,蛇口在中国第一个正式实行干部职员公开自由招聘制,动摇了干部终身制,在《广州日报》刊登了新中国人才招聘的第一则广告,工业区全面招聘人才的招生简章。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冠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