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德国战败 日本陷入四面楚歌
100多万苏联红军从三个方向赶来参加这场最后的盛宴
在美国核袭日本的同时,苏联红军加入到对日军的最后一击。早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一旦德国战败,苏联就把增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与盟国共同打击日本。
1944年10月,斯大林在同美、英首脑会谈时,明确指出,当苏联在远东拥有60个师的时候,才能对日开战,并要求美国供应苏联增援部队所需物资。美国根据苏联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了80%的物资。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再次对美、英首脑作出了击败德国后尽快出兵中国东北的允诺。雅尔塔协定规定,欧战结束后2~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4月5日,苏联宣布废除4年前与日本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6月,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设立远东苏军总司令部,任命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总司令,并迅速从西线抽调大量兵力和物资器材到远东地区。远东苏军总司令部辖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以及太平洋舰队、阿穆尔河区舰队和北太平洋区舰队,计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兵集团军和部分蒙古军队,总兵力达174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万门,坦克5250辆,飞机5170架。
德国战败投降后,日本人意识到,自己将单独对抗中、美、英三国,败局已定。如果强大的苏联再加入对日联盟,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争取体面媾和,日军大本营决定贯彻全面收缩、本土决战的总战略:对苏联采取“避战求和”方针,准备放弃中国东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对美国采取“以战求和”政策,作出本土决战姿态,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美媾和并结束战争。如果苏联宣战,则决心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顽强抵抗。
8月8日,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收到日本外相的一封电报:“局势急转直下,必须尽快澄清苏联的态度。请再作努力,并即复告。”
这封电报反映了东京的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把苏联当作了最后一线希望。因为当时苏联还不是波茨坦公告的参加者,也不是交战者。所以,即便苏联不能从中调解,只要它不对日宣战,日本就还有翻盘的希望。
当天下午,佐藤要求会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下午5时,莫洛托夫召见佐藤,神情严肃地向他宣读了一份苏联政府给日本政府的通知:
在希特勒德国战败投降后,日本是继续进行战争的唯一大国。
美国、大不列颠和中国三大国7月26日关于日本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的要求遭到日本拒绝,因此,日本政府向苏联提出的在远东调停的建议失去了全部基础。
考虑到日本拒绝投降,盟国已与苏联政府接洽,提出参与同日本作战的建议,以缩短战争时间,减少伤亡,为尽速恢复和平作出贡献。
作为一个盟国,苏联政府恪守其义务,接受盟国建议,加入盟国7月26日宣言。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军队全面反攻
苏联政府认为,这个政策是唯一能更快实现和平,使人民免作进一步牺牲和进一步受苦,使日本人有机会避免像德国在拒绝无条件投降后所遭受的毁灭性的危险。
鉴于以上所述,苏联政府宣布,自明日,即8月9日起,苏联认为自己已处于对日战争状态。
这就是苏联的对日宣战书。佐藤久驻莫斯科,他十分了解苏联的实力和决心。尽管他早就对他的政府对苏联抱有幻想持否定态度,但是,苏联这份看似和气、却态度坚决的宣战书,还是让他惊慌失措。
8月9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日军控制的吉林、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国东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对日本军舰实施袭击,完全掌握制空权。同时,地面部队各先遣支队越过国境。当日拂晓,主力发起进攻。外贝加尔方面军未遇任何抵抗,迅速越过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远东第一方面军迂回并封锁当面日军筑垒地域,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通路,向牡丹江方向实施突击;远东第二方面军在阿穆尔河区舰队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力沿松花江实施突击。苏军乘胜进军,摧枯拉朽,至14日,推进500公里,完成了对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日军的分割包围。
与此同时,已经和日本侵略军苦战八年的中国军队开始全线反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指出:“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来到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8月10日24时,八路军延安总部以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大反攻第一号命令,令各解放区抗日武装部队依据波茨坦公告规定,向附近日、伪军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交出全部武器,如遇日、伪军拒绝投降缴械,即应予以坚决消灭。11日8时至18时的十小时之内,延安总部又连续发出第二至第七号命令,令各路反攻大军向预定作战地区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