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左)与溥仪(右)
做溥仪的伪国务总理
在溥仪《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关东军”这三个字是出现最多的,其次便是“郑孝胥”了。他伴随溥仪左右,出谋划策,依托着日本关东军的支持,周旋于溥仪和关东军左右,直至被溥仪授为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如果说溥仪是伪皇帝的话,郑孝胥就是伪国务总理,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为旧朋所不耻,许多朋友与其绝交。
1923年,郑孝胥被溥仪的师傅,福建同乡陈宝琛举荐到逊位的溥仪身边。一听到皇帝的召唤,他立即从寓居的上海赶赴北京。这一年,他已经64岁。在保皇思想的外壳之下,三共论其实成为郑孝胥余生奉行不悖的政治理念。
“早在旅顺的时候,郑孝胥就跟本庄繁谈妥了由我出任执政和他出任国务总理的条件。这件事情,郑孝胥直到本庄繁卸任前夕才让我知道。”
一九三二年八月十八日,郑孝胥来到勤民楼,拿出一堆文件来对我说:
“这是臣跟本应司令官办的一项协定,请上头认可。”
我一看这个协定,就火了。
“这是谁叫你签订的?”
“这都是板垣在旅顺谈好的条件,”他冷冷地回答,“板垣跟上头也早说过。”
(来源于《我的前半生》)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郑孝胥如愿以偿当上首任国务总理。溥仪上任的第二天,就被迫与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签订了《日满秘约》。规定"满洲国"的国防、治安、铁路、港湾、航空等由日本管理;日本所需设施由"满洲国"援助;日本人可以充任"满洲国"官吏,任职、解职均由关东军司令部决定。1932年9月15日,又正式签订《日满议定书》。国务总理郑孝胥签字时显得神情复杂。他深知,为了和日本方面达成建国谈判,密约的相关内容是他背着溥仪早就对关东军作出的妥协。
好书法不写“好”字
曾是早期《辞源》的题签者,但现在却为日本人书写“满洲国”界碑。原和郑孝胥有书家之谊的合肥名人张子开扼腕长叹:“可惜污了他一手好字!(来源于《合肥晚报》)
1934年1月20日,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就实施帝制发表声明。3月1日举行即位大典,迎请溥仪登基。可是,傀儡终归是傀儡。日本人反客为主。郑孝胥难掩失落之情,不免发出抱怨之声。
下一页:郑孝胥“满腔热情”讲“溥仪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