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袁讨袁:梁启超如何抉择?
2008年04月22日 18:47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回望梁启超》 第三集

主持人:欢迎收看凤凰大视野。1911年秋天,武昌起义爆发了。历史有时充满着偶然,武昌起义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所有人都对起义的爆发感到意外,包括革命党的领袖孙中山先生,他当时正在美国打工募集资金呢,他是在丹佛的报纸上得知革命爆发的消息的。

所幸的是,武昌城里的清军都去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了,所以起义军很快就占领了武汉三镇。

身在日本的梁启超得知革命党人起事的消息很震惊。中国历史的规律告诉他,改朝换代必然带来多年大乱。

大乱的时代,梁密谋政变

解说:1911年,旧历辛亥年秋天,一个漫不经心的烟头点燃了炸药,俄国租界内一个秘密炸弹实验室暴露了。潜伏于清军之中的革命党人无奈,仓促起事。武昌起义爆发了。这段影像拍摄于武昌起义的当时,从镜头里可以看见武汉三镇熊熊的火焰和新军中革命党人的活动。

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湖北军政府成立的消息传到日本,梁启超有些坐不住了。一方面,他感觉形势可用,另一方面,他又担心革命会让天下大乱。

这时,又从中国北方传来了滦州发生兵谏的消息。北方清军首领吴禄贞、张绍曾等人截住南下军火,在滦州起事,他们要求清政府"废除皇族内阁,召开国会"。

滦州距北京不到三百公里,是清廷的心脏地带,对于朝廷来说,这是比武昌起义更严重的事件。

北方新军首领吴禄贞等人曾在日本学习军事,与梁启超过从甚密,很赞成立宪思想。此时,梁启超酝酿着一个政变计划。他又想起了一个人,小皇帝溥仪的叔叔载涛。

载涛是皇族中的开明派,与梁启超暗中交往很多,他当时控制着在北京的皇家禁卫军。梁劝说载涛用禁卫军控制京城,与吴禄贞的北方新军里应外合,迫使清政府宣布立宪。如果成功,中国就可避免兵祸,和平转型。

1911年11月6日,梁启超乘日本轮船"天草丸"驶向了阔别13年的故国,他准备亲自指导这次政变。

9号他在船上给女儿写信:"此二日不见报纸,不知复有何变象,但使此一旬中,北京秩序不破,则吾事大可为也。"

梁启超的政变计划真的能成功吗?

计划不如变化大,梁黯然回日

此时的梁启超还不知道,就在他登船启航的当天,北方新军首领吴禄贞已被人刺杀身亡,其他北方新军首领或被控制或被收买,在北京,载涛也被迫交出了禁卫军的指挥权。重新出山的袁世凯控制了一切。

袁世凯,自项成,圆滑务实,出名很早,甲午之前,不到三十岁的他即在朝鲜平乱中展露出过人的才干与胆量,后来,他又训练出中国第一支西式的现代化武装--北洋新军,成为清政府中的实力派。袁世凯一度下野,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请他出山收拾局面,他先迟迟不动,一方面挟清廷以压革命军,另一方面让革命势力坐大以胁迫清廷,然后暗杀了吴禄贞、逼载涛交出兵权,稳住了北方局事。袁世凯一出山,招招直剁梁启超三寸。

梁启超双脚一踏上故国就得到了一个又一个坏消息,到达奉天的当日,又传来新军将对他不利的消息。他一施抱负的盘算迅速落空,只得黯然返回日本。

这一年,梁启超三十八岁了。望着黄海的滔滔大浪,他心潮澎湃"天若佑中国,我行岂徒然。待我拂衣还,理我旧桃源。"

不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变,为适应形势,梁启超做出了惊人的选择。

下一页:袁世凯递“橄榄枝”,梁应邀回国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敏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