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始终没有同陈独秀分离——就是李大钊
解说:1919年7月,李大钊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文章发表后,产生极大震动,一大批时代青年就是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这篇文章,转而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杨琥(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李大钊除了写文章宣传以外,在《新青年》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以外,很重要的一点,他在北京大学,在课堂上讲马克思主义,这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你想在北京大学,这是个北洋政府办的学校,就在一个国立大学里面,他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课堂上,1920年他就开这门课,叫做“唯物史观研究”,后来他又开了社会主义社会运动。
马鼎盛:从日本留学回国后的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呼唤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他先期办报,又到北大任图书馆主任。俄国革命胜利和中国军阀政治的黑暗,令李大钊从1918年起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用这真理救中国。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发起爱国游行,6月,公认的五四运动领袖陈独秀被北洋政府逮捕,李大钊联络各界群起营救。同年秋,陈独秀获释被软禁在家。1920年1月,李大钊化装成赶车夫,护送陈独秀应对军警盘查,经天津码头送他去上海。李大钊在路上与陈独秀商议决定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两人在南北分头着手。中共建党的第一篇,就在京津路上的马车中写成。陈独秀来信询问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马鼎盛: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长威金斯基来华推动赤化,先到北京找李大钊,介绍建立共产党的经验。随后李大钊介绍威金斯基去上海见陈独秀,后世著称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壮举就此发韧。其后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接受指导和赞助,也是历史的必然。
解说:李大钊对于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追求真理执着、顽强、百折不挠。其旧友回忆,据多年以来,陈独秀所结交的朋友,大多随他的政治主张而变换,在这一切发展阶段中,有一个人始终没有同陈独秀分离——这就是李大钊。因为他们都是一生追求真理的人。
朱成甲:他是个坚持真理的,他真理的名字就很重要了,他说人生最高理想就是追求真理,为了追求真理,即使社会不容我身,不相容了,我也心甘情愿,为什么呢?假使我要昧良心歪曲真理的话,虽然一时得到社会认可,甚至得到好处,但是已经违背了我的信仰,自欺欺人了,只要跟他的基本方向背驰,毫不含糊。
解说:陈独秀常跟他的朋友们谈起,《新青年》旧友濮清泉回忆说:有一次谈到守常(李大钊),他说,非常钦佩,他一生对真理的追求让我十分敬仰,守常是一位坚贞卓绝的社会主义战士。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位好好先生,像个教私塾的人;从实质上看,他生平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
朱成甲:声扬真理和求真是李大钊的灵魂,也是他爱国主义的灵魂,爱国主义很多,中国人不缺乏爱国主义,也不缺乏革命家,但中国人就缺乏思想家和理论家,来回答时代问题。
下一页:李大钊的办公室是思想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