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宦海 真性情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
2008年11月17日 15:2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风范大国民] [胡耀邦] [马鼎盛]

胡耀邦带头“吃螃蟹”穿西装 成中央领导第一个

马鼎盛: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百废待兴。那时,中国人穿衣服只有蓝、灰、绿、黑几种,有西方记者俯视对中国的印象说:中国人老少穿带一样。全国就像是一座“蚂蚁山”,爬满六亿“蓝蚂蚁”。为了从形象改变中国人的因循守旧,胡耀邦带头“吃螃蟹”穿西装,成了中央领导第一个,他每次穿西服时还强调,我这西装是中国制造。胡耀邦不但引领了服装改革的潮流,在经济改革他也敢于闯关。1979年、1980年、1983年和1984年,胡耀邦多次到深圳考察,不仅参与决策第一个特区的拓荒之旅,也亲自见证了深圳从渔村变都市的现代化蜕变。

爱憎分明的胡耀邦喜怒形于色。1980年5月18日洲际导弹成功打到南太平洋,他当着威严持重的邓小平,同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热烈拥抱,以50年前老共青团员的方式表示激情。

胡耀邦最早的改革开放思想得到邓小平大力支持

解说:1979年1月,胡耀邦第一次来到了深圳,谁也想象不到,那次短暂的旅程会成为今天特区的奠基石。

梁金泉:我记得当时是在海军的帮助下,找了一个小舰艇,我们就乘那个小舰艇说去近距离看看香港,当时我们不能到香港的地面上去的,只能在那海上,那么可以到最近最近的地方,也就是说就到那边上,上了岸就是香港,但是在水域里是可以的,耀邦同志说很好,我们去看看,这回啊是耀邦同志,我记得啊,他跟我说他是第一次近距离看香港的外景,还是看不到里头。就到那个边上去看,当然,耀邦同志问了很多情况,有的他们说得上来,有的说不上来,因为香港那边的情况到底怎样也说不上来,但是看了以后,耀邦同志感慨万分。

解说:香港、澳门和深圳、珠海山水相连,但生活水平却如此迥异,在听取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的汇报时,胡耀邦的表情异常凝重,让胡耀邦感到难过的还有当时日益严重的偷渡问题。

梁金泉:他在回到驻地的时候,在散步的时候,就一直在沉思,他说一个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香港,一个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深圳和珠海,怎么条件相差这么大,后来他就捉摸,想来想去,他就说还是要跟省上的人商量商量,能不能在这搞一个橱窗,能不能让这的老百姓跟香港的人做买卖。

李汉平:当时他跟省里的同志讲了,他说我提议,你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深圳建一个窗口,完全按照香港,按照西方的那种管理方法,包括引进的一些技术,或者什么生产,当然后来省里的同志,跟中央写了报告,那么后来就建立了窗口。这是耀邦同志上任以后,最早的一种改革开放的思想。

梁金泉:也得到小平同志的肯定支持,当时小平同志说是划出一块地来,搞一个特区,可以给些政策,你们放手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个话就是这么来的。

解说:特区的发展有目共睹,但经济的增长仍不能阻挡一些人对特区体制的非议。有的领导公开说要在广东省和其他省之间拉起一道铁丝网;还有的人开始讨论特区究竟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1983年,胡耀邦第三次来到深圳,当他看到这里蓬勃发展的经济后,亲自为特区写下:“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这十六个字。据党史记载,这是自1982年以来中央高层领导第一次正面评价深圳。

马鼎盛:胡耀邦一生不读死书,哪怕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党的政策按照人民的利益改造和解释。为了纠正对知识分子历来实行的镇压、高压、欺压的“三压”政策,胡耀邦有胆有识地将资产阶级大革命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口号折衷、改造为“三不”,即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和三宽:宽松、宽容、宽厚新原则。

在政治与人事关系上胡耀邦也富于人情味,对老上级、老部下、朋友、熟人、以及社会人士及群众来信求助,他都尽可能在原则范围中,从现实出发,结合人情,甚至不念旧恶,给予照顾和帮助。胡耀邦在政坛大起大落而名声不断攀高,这和他深得上下之心密切相关。他多次说“别看我当了总书记,我还是我,我还是原来的胡耀邦,我的水平还是原来的水平。”

浮沉宦海,真性情实为大忌。胡耀邦一不留神就会被暗箭明枪所伤。从胡耀邦令人慨叹的政治生涯中,足以看出中国酱缸文化的可悲。女儿满妹在回忆父亲的书中序篇引用胡耀邦的话:“我这辈子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个好名声。”

下一页:叶剑英三扶胡耀邦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