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与毛泽东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人
2008年10月07日 16:2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张澜] [风范大国民]

为官一方廉政堪比管仲 百姓赞其"川北圣人"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他的治国之道。在相国管仲的治理下,齐国成为春秋五霸。舆论以管仲比张澜,说明他为官一方,确实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在推翻了清朝后各省独立,北京政府令不出都门,军阀混战,贿赂公行。当官不捞钱的绝无仅有。张澜不仅以民主思想治理地方,自己带头清廉,各种应酬都是自费,还要卖掉家里的田地才能应付省长的开支,被官场上视为"奇事",在百姓中赢得了"川北圣人"的美誉。张澜在四川大得民心,为他后来登上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基础。

建立民国后,张澜在四川前后当了八年地方官,从川北宣慰史,到嘉陵道尹,升任四川省长,一直管理西蜀的行政事务。四川是天府之国,人人都想要丰富资源。在军阀混战时,有人到张澜的乡下老家去,想找些腐败的证据抹黑张澜,夺取四川政权。但是"狗崽队"的报告说,但见环堵肃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真是穷得像教授。据说此后再也没人去打张澜的主意了。常言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清末民初历届中央都很重视四川的稳定。张澜在四川当政期间,大力兴办教育,人民安居乐业,官声极高,可见:得四川者必先得张澜。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爱国者寻找"军事救国""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和"外交救国"之路,其中"教育救国"是根本。张澜身体力行兴办国民教育,正是书生本色。蒋中正喜欢高级将领称他为校长,毛润之否定林彪的"四个伟大",但是接受"伟大导师",他说"我本来是个教书匠。"

进入上世纪四十年代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基本上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相抗衡的局面。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张澜在这里认识了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周恩来深知张澜对于革命的价值,他向张澜详细阐述了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并希望他能够团结西南各界人士,联合抗日,拯救危局,张澜愉快地答应了。

在八年抗战时期,以国共合作为中心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国民参政会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它有权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向中央提建议。张澜就在参政会上提过很尖锐的意见,比如建议取消国民党特务机构军统和中统,骂他们就像明代臭名昭著的东厂西厂。他还要求国民党尽早结束训政,实行民主宪政;取消党化教育、领袖崇拜和一党独裁,还政于民;允许所有民主党派合法存在,张澜正是针对蒋中正"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一党独裁统治。民主党派没有足够的政治势力,更没有枪杆子,蒋介石当然一概拒绝。

还有很多小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看到国共两大党的摩擦内战不利中华民族的抗日大局,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党派的组织,增强在国共两党之外的政治实力,推动真正的民主政治;于是以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等人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最终发展成为中国民主同盟会。

1941年1月,在皖南泾县,奉命转移的九千新四军遭遇八万国军的突然袭击,七千新四军殉难,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使抗日统一战线遭到极大破坏。在强烈谴责国民党倒行逆施的同时,张澜冒着生命危险,把周恩来送来的皖南事变真相材料秘密散发出去。

1941年3月19日,在有"民主之家"之称的重庆特园,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密成立,从此民国的政坛上,多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对中国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刚成立的时候,主席是黄炎培,由于他是国民党政府官员,身份很矛盾,另外他要到南洋去考察,他就辞了主席,后来梁簌暝提议张澜当民盟主席。就这样,六十九岁高龄,略微口吃并且一贯反对结党的张澜,被推上了民盟主席的位置。起初他并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

后来民盟同仁范朴斋在谈到张澜的凝聚力的时候说,民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团体,有人以为张先生一定是一个手腕灵活的人,哪知恰恰相反,张先生的妙处就在丝毫不懂得什么叫做手腕,他的高明之处就是直,巧妙之处就是拙,就这样他真的领导了民盟,而且领导得恰到好处。

半年后,在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根据民盟纲领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尽快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蒋介石拍案大怒,张澜与蒋介石当面辩论长达两个小时,并且在以后的两年中拒绝出席参政会。

三年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宣布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民盟。后来张澜还亲自发展了四川和云南两省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刘文辉、潘文化、龙云为秘密盟员,解放战争后期,他们都向共产党军队投诚。

张澜与毛泽东一见如故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共商国是。张澜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欢迎毛泽东来到重庆,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毛泽东一看就知道他是张澜,而且知道他的字"表方"是怎么来的。张澜当时住在老朋友鲜英的特园,这里也是重庆民主人士聚会的场所。到重庆的第三天,毛泽东就来到特园拜访张澜。

对于即将开始的国共和谈,张澜的心情十分复杂,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对中共的发展极为敏感,他推测所谓和谈很可能只是一种推测,他为毛泽东的安全感到担忧。目送毛泽东离开特园后,一向谨言慎行的张澜感慨道,得天下者毛泽东。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三次到访特园,与张澜等民主人士侃侃而谈。在对民主的共同期盼中,民盟和中共结下了风雨同舟的友谊。

双十协议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1946年,国共开始内战。10月,蒋介石宣布即将召开国民大会,中共宣布这个国大违反政协决议,拒绝参加。此时,作为国共之间的第三种力量,民盟是否承认和参加国大,便显得至关重要。关键时刻,周恩来出现在民盟总部,他向黄炎培和罗隆基建议,关于民盟是否参加国大这样重要的问题,应向主席张澜请示。张澜表示,民盟绝对不参加国大。

1946年国民大会后,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以逮捕和生命危险相威胁,强制民盟总部宣布解散。为了保护民盟成员的生命安全,张澜不得不发表《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宣布停止一切政治活动。

面对国共两党力邀 张老最终选择参与新中国建设

上海解放前夕,国共两党都有专车在张澜家门恭候,最后张澜是上了周恩来派来的汽车。教育家张澜手中无兵、无钱、无权,他只是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对国家和平民主的期望。得张澜者得天下。到了北平参加新政协,张澜对毛泽东感慨地说:"共产党真有本领,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毛泽东笑答:"我们共产党人,其实也无过人的本领,我们只不过做到了谦虚、谨慎、勤劳、节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国人民拥护我们,这才办成了一些事情。"张澜深有感触地说:"主席讲的前八个字,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少数人能够做到。但要做到这后一句话就很难啦!恐怕这也就是历来为政者的病根之所在吧?"毛泽东点头认同。毛泽东当面评价过张澜说,表老,你的德很好。

张澜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民盟中央主席,1955年在北京去世。民盟秉承了为争取民主政治犯颜直谏的传统,后来历尽坎坷。开放改革后,被打成右派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基本平了反,除了民盟副主席章伯钧和罗隆基之外。今天的民盟和各民主党派人士,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基础上,对政府的工作提出积极的建议和意见。党外人士也越来越多进入各级领导岗位。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