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杜鹃山》戏里戏外的故事
2009年03月31日 10:0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解说:因为禁演老戏的缘故,著名的京剧艺术家马连良也没有了独立上场、登台亮相的机会了。只能在杜鹃山里担任一个小小的配角。即便是这样,马连良也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演出中来。

赵燕侠:马连良也想演一出戏,但是他岁数也不小了,当然接受现代戏来说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演老戏那么半辈子、一辈子。

解说:迫于政治环境的压力,马连良这样的一代宗师也不得不变得积极起来,自愿在剧中扮演一个不太起眼的小角色,抗大旗的郑老万。但即便是这样,也无法使他在文革那场灾难当中得以豁免。

杨少春:那时候我们就在广和剧场排这戏。后来彩排的时候是在那个广播剧场彩的排。马先生那不是,《杜鹃山》他下来看,他还要看看戏,看不见呢戴一花镜。完了,待会儿上场忘摘了,戴一眼镜就上去了。完了底下就有(人说)平常哪有这一出。(老先生)心里也不痛快,我也不是成心的,岁数大了、没记住。那阵就要文化大革命了,有的就有点极左了,就有点上纲上线,那意思对现代戏你不重视,你这还守着帝王将相,就有这些。

解说:马连良也因为戴眼镜唱戏的事情惨遭各种非议和迫害。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四人帮要打倒艺术权威这一号召的影响下,一批老艺术家纷纷被打倒迫害,老版的《杜鹃山》也从此绝迹舞台,在江青等人的改良下,成了新版的样板戏。

周瑛琦:对于样板戏的评价,其实我们可以说意见相当地极端。有些人是非常喜欢,有些人是对它觉得是一场灾难,一个历史上的大倒退。但是从音乐上来说,从它是一个艺术品的一种审美,或者是标准来说的话,它还是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那在这方面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谈一下于会泳以及汪曾祺等人。于会泳当时是抓音乐还有唱腔方面的,我们知道当时他就坐在一个剧场里面、坐在这个椅子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将近进十几个小时下来。演员都不可以上厕所的。就是那么样的去抓。但这个过程当中呢,他也抓到一种京剧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说的现代戏。当时也有一些故事说江青也经常现场来指导,她听完一段觉得不好之后呢,马上让他们现场改。汪曾祺重新写一段念白,于会泳马上琢磨这个旋律怎么走,因此就是这样子。《杜鹃山》排了一年又九个月,千锤百炼的,达到最后的样板戏。

解说:江青在文学和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但对音乐所知却十分有限。因此从1964年1965年开始推样板戏的时候,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精通音乐、但是政治上又比较可靠的人。于是想到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的于会泳,并立刻将他从上海调到北京参与样板戏的创作。

高牧坤:于会泳带着大家,在艺术上带着大家,走上了这么一个创新之路。特别是他对这个《杜鹃山》的音乐形象的贡献,我认为他是有点像里程碑式的人物。

解说:于会泳在样板戏音乐曲调的创作当中,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而现场的排练,他也是场场不落。

杨春霞:有一次在排练,停、停、停,少了一把小提琴呢,怎么搞的?这指挥脑袋就探出来了,上厕所了。哦,好,休息十分钟。就很长时间大家都没时间上,因为他不上厕所。

解说:尽管历史上对于会泳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在江青的支持下于会泳艺术上卓越的才华,还是在样板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人人传唱的音乐作品。

周瑛琦:《杜鹃山》这部戏,可以说它的命运从起步的时候,是相当坎坷的,名字从《杜泉山》又换回《杜鹃山》。第一女主角从贺湘变成柯湘。江青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她说,毛主席反对这部戏,我很尴尬,我也交了很多学费,排来排去也花了不少的钱。她说,其实当初也不是我先搞的,是上海先搞的。可是我们可以看到最后这个还是拍出来了,虽然跟当时第一个版本的、名流荟萃的版本差别很大,但是最后杨春霞还是非常顶得住,扛得起这部戏。最后人们还说是人包戏,她的柯湘头还一度风靡全国。当然也有一个插曲,就是排练的过程当中太艰苦了,最后她人非常瘦。所以当她在台上以柯湘的身份说,铁打的肩膀、粗壮的手的时候,往往观众都会稍微有一点笑场的意思。

解说:身体稍显孱弱的杨春霞,开始在舞台上的亮相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然而由杨春霞替代赵燕侠出演这个角色,是在江青要大力更换新人演出《杜鹃山》的指示下,于会泳亲自定下的。

杨春霞:有一天星期六吧好像是,我们正在睡午觉,那会儿都是公用电话,底下叫我有我电话,是单位领导打来的,他说你赶紧到单位来一次。去了呢他就说你星期一坐飞机上北京。

解说:直到来到北京京剧团,杨春霞才知道,于会泳将她调进北京,是为了出演样板戏《杜鹃山》。随着《杜鹃山》在全国陆续的演出,杨春霞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几乎成为当初戏剧界的第一明星。在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杜鹃山》也从北京走向全国,成为人人传唱的经典样板戏。三十年后,北京京剧院年轻演员们,如何承袭当年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形象?他们学习戏剧的过程中,又有过哪些不为人知的经历?

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切的传统艺术都被停止,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唯一的精神寄托。而作为传统戏的传承人,因为被四人帮定为学术权威的缘故,不少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都遭到了迫害。

常建忠:文艺界的老艺术家要批斗的,大字报揭发的就很多了,包括打人这些都存在的。有些老艺术家就去世了,被迫害了。我们都是参加了,都是亲历者。当然不是说去打人去,就是整个过程都在,因为那时候年轻,一腔热血要参加革命嘛。

周瑛琦:那个时候样板戏,它的价值是什么?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肯定在精神上给了一种稳定民众心、民心的那种效应。

常建忠:应该说,样板戏是江青接过了现代戏汇演的一个成果,她给加入了她的思想,她的绝对化,用这个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但是很多人接受不了了。当时慢慢接受了,后来文革以后接受不了了。但是现在又恢复了,所以这过程思想有个转变。

解说:四人帮倒台之后,原本因为样板戏走红的戏剧家们,也遭受了莫大的牵连,纷纷退出了样板戏的舞台。

常建忠:1976年以后,当然也受到一些冲击,肯定要的。因为那会儿江青也好,无论文化部的一些当时的领导、那个跟四人帮有关系的领导,当然也受到一些这个影响,对不对。但是现在没事了,过去了,那是历史了。杨春霞现在我们有时候一块出去演出去,观众还特别欢迎,她唱不了大戏了,这整出唱不了。但是她唱家住安源,观众特别欢迎。

周瑛琦:你跟她聊过那段时光没有?

常建忠:没有,不聊、不聊,

周瑛琦:那段日子很少人主动去回忆。

常建忠:可能是,还是可能不怎么回忆吧。毕竟老是和那个时代江青什么联系在一起,可能她也不会聊太多。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