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大师曾获上海影帝
二胡始于中国的唐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进入中原之后被称为胡琴。二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是街头流浪艺人的专属乐器,在解放以前甚至二胡都成了流浪艺人赖以生存的一种技能,直到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国乐宗师刘天华,是他将二胡带进了高等学府,成立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在2000年的时候,导演郑洞天要把刘天华这个形象搬上大银幕,可是由谁来饰演刘天华最合适呢?
陈军:拍电影完全是不敢想象的,因为以前只是看电影。尤其是这个二胡的鼻祖刘天华,这个演刘天华的人一定是要会拉二胡的。他说以前我看过的很多音乐片,演员去学,比如说钢琴,先拍一个假手,然后挪上来的时候,就是脸,从钢琴后面拍过去。他说不行,他说那个语言就不通了,就他的拍摄理念(不允许这样做)。所以非常感谢他的拍摄的观点。他说在全国找会拉二胡的,他说你把你的照片,简历(给我)。我就选择了我最帅的照片,我认为最好的(给他),就没选上,他的这个拍摄概念是这样的,就是真实,就是说你一看就是长得浓眉大眼或者一看就是与众不同一看就是明星已经有型了的他不要,后来我知道一个概念,如果说你要给这个导演去看的话,你就给他一个素妆,生活妆。隔了一两个月,他的副导演来电话,说我们剧本出来了,你看一看,我很高兴,我以为让我看剧本(就是让我演了),实际上他把话说的挺活的
他说我们给所有的二胡演奏家都发了一个剧本,让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一些建议,看怎么样把这个弄得最好。我说好,那很好,就是跟我拍不拍片子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呢我回来以后很仔细地看了这个剧本,把每一场戏都写得很仔细,我认为这个可以用演奏本身把它展现出来,不要用语言。
记者:用这种音乐的语言来填充这个电影的拍摄,就写了一些类似这样的建议?
陈军:很细的,很多地方,很多章节我都画上圈,就通读了一遍剧本。然后给重新编排了一下,重新把我的想法,专业编排(加了进去)。我是觉得,我希望他能看到我一个良苦用心,对我有一个认可。
就是陈军这种认真的态度,令他最终得到了这个角色。而当时,连他自己也无法想象会成为一名演员,更无法想象是去饰演这样的一位二胡大师。回顾过去,似乎二胡已经在他的人生当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与其说扮演别人,不如说是在努力的扮演好自己。
陈军: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演出来的,然后旁边肯定很多这些跟剧组的人看惯这些正经的演戏的人了,所以一看这是个不会演戏的,从他们的眼神中能感觉到其实心里很紧张,就怕到时候不行就给换下来。虽然合同签了,可换下来了,那也不舒服啊。正好这场戏这个时候导演说要不你这样,你先把你的这个二胡录了。一拉,当时是空山鸟语,拉完以后全剧组给了掌声。
陈军:觉得电影呢,给了我一次很难得的人生体验,又让我跟二胡走近了一步,那个电影还拿了个奖,不是吗?电影本身拿了很多奖,什么最佳影片啊,还有华表奖啊,还有五个一工程奖。我呢,非常特别的得了一个就是上海影评人,它是第十一届永乐杯上海影评人协会的一个最佳男主角奖,影帝啊!就是很奇怪,当时郑洞天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就说,陈军你得奖了。我说好好好,谢谢郑导。因为他经常会说我们这个片子得了什么什么奖,他说得了一个最佳男主角,我说好,是嘛,谢谢您。我一点都没觉得这是真的,因为他会经常逗逗你的,后来我就问导演我说真的假的,他说是真的,这个奖还是正经八经奖。后来我看看他们这个流程很专业的,第一轮,淘汰;第二轮什么什么谁谁谁然后再淘汰,他们多少表?很专业的一个概念。
记者:你人生说不定是唯一的一次拿到最佳男主角的。
陈军:肯定是唯一的一次,一定是唯一的一次。后来回过头来觉得还是拉琴比较稳当,因为也没有人再来找你拍戏了,完全就给过去了,除非再拍一个瞎子阿炳。也不行,太胖了,完全不行了。
下一页 胡琴“帕格尼尼”要创“快乐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