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长大 世家子弟被拒名校
陈军出生在二胡世家,他的父亲陈耀星以万马奔腾的激情开创了一个二胡演奏的新时代。对于陈军来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或许是一种幸运,也因此注定了他与二胡的传奇命运。
陈军:对于我父母来讲,我觉得他们是很早就已经把我这个道路设定了。我觉得有很多原因,一个呢是我父亲他本身很热爱这个专业,他自己就特别的喜欢,因此他就觉得这个行业并不是那么很苦,所以就会来选择让我来继续他这个行业,继续他这个事业,而且这条路行得通,就是说可行,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更多的路来选择,所以在这个自己能控制的道路上,选择让我来从事这个专业,我觉得他们肯定是认为是最正确的一条道路。
记者:那这是父母的设计,你自己本身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二胡的?
陈军:从小就开始学。学琴本身并不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因为它这个乐器是需要不断地重复,但是因为我我周边的这些人,就是一般情况下能够来教我的都是我父亲的老师,像马友德老师。还有就是我父亲的一些学生,他们也当时也都是年纪并不小,所以来教我或者来指点我是很容易的。但是他们在指点和教授我的时候,就是说,对我还是比较客气,并不是像一般的对待学生那样,因为还有我父亲这么一层关系,所以,我认为我在学二胡的这个圈子里面始终是处于比较这个受宠的一种状态,因此,我到哪去其实不管拉得好不好,大家都会给我留一点面子,都会说还不错,总的感觉还是一块料。其实之后有人跟我说,其实我们觉得你那个时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太受打击了。但是当时的这种鼓励多么的难能可贵。他鼓励并不是给我听的,其实都是说给我父母听的,当时我爸有个学生说得很清楚,就是,他说我们当时听你拉琴的时候,觉得你不可能干这个行。
故事的发展似乎走上另外一端,二胡大师的儿子并不是天才和神童,在赞扬的包裹中,陈军懵懂地成长,直到一个意外悄然到来才猛然惊醒。
记者:那你这一次拉的第一首曲子,其实是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对不对?
陈军:虽然我是世家来学琴,但是我有几次都差点离开这个行业,第一个点是1981年的时候,我考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两个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就都没有录取。如果你从事这个专业的表演,如果没有进到这两个学校,如果是现在的话,是完全没有机会了,就放弃吧。但那一次对我来讲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一个打击,就是让你知道,没考上,我们的大门是可以向你关上的。因为你从来都是被呵护的小孩,并不是说我们一直会很顺当,音乐的大门关上了,而且是两扇大门同时关上。
打击对于陈军父子二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这不仅代表着陈军名校求学无望,也充分说明了他们的这个门派在业内的不被认可。
记者:那这个大门的关上对你爸来说是不是也是一次重创?
陈军:应该是,还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应该是对我父亲的那个门派的一个重创。他当时选择了一首曲子叫战马奔腾,1976年写的,在当时来讲就是反对声和赞扬声是一半一半。一半的赞扬声都是观众(给的),反对声全来自学术界。所以在我小时候,我父亲起码有15年的时间是在挨骂的,他一直在被骂,这个曲子怎么样怎么样。所以当我去考学校的时候肯定有这方面的影响,就是说你父亲的那个流派,其实不是传统的学院派,就是说不被真正的学院派所认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对我来讲是一个很致命的影响。而且一二三四试,我一二三试都进去了,政审也审了,当时还有体检,就是全部文化课也全都考完了,我就在那等着,等两个音乐学院过来我挑哪个,当时是想我是上这个好呢,还是上那个好,因为一般情况下,到了这步基本上你自己不退出,它就不会让你退出了。我就是沉浸在一个幻想里面。想是离家近点好还是离家远点好。然后就一下子说(我没考上),完全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
下一页 “北京的部队,拉二胡的超不过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