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资源大收购 新意识形态之争
2009年06月08日 17:52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力拓] [刘芳] [财经正前方] [中国铝业]

正在加载中...

捆绑式“集体行动”避免了被收购企业对收购人的敌对情绪

解说:在一轮又一轮的海外收购过程中,中国的企业逐渐认识到虽然我们能在法律上、制度上对对方进行限制,但是如何才能拥有成熟的心态、充分的信任,让双方相互尊敬,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是关键。买得起更要能够管的起。

蔡洪平:坦白来说,在全球的过往十年的收购,甚至十五年的收购,大的兼并收购来看,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不成功的。虽然是金融风暴的时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收购的机会,资产也便宜了,但是我认为企业和企业收购之间不容易,他有DNA,他有基因的,特别收购完了以后,基因的融合性,有没有排他性,特别是跨国,特别对中国来说,你发展中国家,还不光是语言的问题,文化、管理,我们不要说海外收购了,我们见过中国企业在国内收购别的企业,成功的例子多么?一个民族里面收购都不容易的,北方的、南方的,国企的、民企的,成功的多么,也不多,所以我认为还是务实和理性一些。

唐伟(贝尔斯登前副总裁):因为两国文化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实现的办法也大不相同,要把两个东西捏到一起,实际是要把理论变成现实,这是其中最困难的部分,这不是简单地达成交易。真正的工作,是在达成交易之后才开始的,因此我认为世界需要一种东西,我管它叫“转接器”,不能仅仅因为中国人要在美国做生意,或者美国人要做在中国做生意,我们就改变自己所相信的系统,不能因为我想收购公司并让它能成功,我就改变自己的习惯。美国所有电话或手提电话设备,比如黑莓等公司的所有移动通讯设备,在美国都是在110伏电压下运作的,而中国这儿的电压是220伏,所以不能为此而改变中国的电压,反过来也一样,不能为来中国做生意而改变美国的电压系统,这里我们需要的,就是带来一种转接器,把它插入电源后就可以用美国电器设备了。

刘芳: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管理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有个故事,说一家中国企业在收购了一家法国公司之后,双方久久不能磨合,中方的负责人经常会抱怨法国的同事周末期间拒接电话,耽误了好多工作。而法国方面的管理人士则埋怨中国人怎么天天工作,完全不懂生活。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家中国企业正计划派遣40名中方高管到法国的管理学校接受培训。此外,海外收购也可采取“集体行动”。所谓“集体行动”,比如欧洲的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时常会有“集体行动”。以汽车工业为例,一家汽车生产商周围有众多配件供应商,当汽车生产商进军某一市场时,那些“卫星企业”也就紧随其后。这种捆绑式的“集体行动”既避免了被收购企业对于单一收购人的敌对情绪,也使得捆绑在一起的合作伙伴能够相互照应,共同面对问题。总之,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成功融合二者的文化是一大关键,中国企业还需多借鉴成功的案例。

解说:很多国家都把海外收购看成是国家战略转移和资源保障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美国凭借着其强势的世界霸主地位整合欧佩克的石油输出,保障了本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在中国,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海外收购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企业普遍将投资目标锁定在了股权、自然资源,以及核心技术这三方面。

蔡洪平:在前面几年来看呢,收购股权看来是比较敏感一些,而且呢这个里面很复杂,非常复杂,第一在整个金融风暴的过程中,很多股权的质量,背后的坏账,收完以后的管理权,很多很多法律问题其实对中国企业并不适合。相对来说买资产,看得见摸得着。

解说:2009年2月13日,中铝宣布向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力拓注资195亿元,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增至约18%。2009年2月16日,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五矿有色金属股份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Oz Minerals全部股权。2009年2月17日,中俄双方达成协议,中方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俄方承诺在未来20年内向中国提供3亿吨的原油供应。2009年2月18日,澳大利亚第三大、全球第四大铁矿石公司FMG发布公告证实,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开始与其进行初级阶段谈判,并有望入股其中。2009年2月19日,中巴双方达成协议,中方向巴西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巴西承诺按市价每日向中国供应10万至16万桶石油。

解说:195亿美元、17亿美元、250亿美元、100亿美元,这是短短10天内中国投资海外资源、能源所涉及的资金数额。能源和资源似乎正成为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的核心。

蔡洪平:目前来说,我刚才说过制造业生产线是不缺的,我觉得主要是natural上,天然资源,从目前来说,今后长远来说,石油、天然气、各种矿业、森林、甚至是湖泊,我认为都可以考虑,从长远来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体的发展,GDP的增长,天然资源肯定是缺少的。

解说:“资源、能源将是未来中国海外收购的核心”这几乎成为业界专家的一致观点,增加这类投资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话语权,而且也能保障其能源安全。此外,目前石油、矿产等资源的价格下跌,投资者还可能从中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刘芳:世界资源有限,人类欲望无限,这是经济学的两条基本原则。中国又是个人口众多,资源稀少的国家,于是买资源显然是最直接的选择。事实上,以上的总结中就能看到,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目标中有相当的比例都集中在能源行业,特别是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价格急速下滑,就吸引了更多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但是,能源业属于战略行业,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屡屡受到政治因素干扰,再加上考虑到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于是中国公司也开始在海啸之后寻找能源以外的便宜货。希望这些新的投资能给中国机构带来先进的企业制度,管理经验,品牌效应。但是这些软实力也和能源一样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吗?

下一页:中国企业的现况可以用钱多人傻四个字来概括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