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奥尔特曼:美国公众不喜欢日趋庞大的政府
解说:所谓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其实就是由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经济运行,任由企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而政府并不对经济生活加以过多干预,过去几十年,受到美国传统的右倾保守主义思想影响,美国多数决策者和银行人士都以为,美国国内市场是全球最大、最精深的市场,并试图将他们崇尚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金融模式推行到全球其他国家。
刘芳:美国是旧模式的领导者,你如何看待新阶段开始后美国的变化?
罗杰·奥尔特曼:首先这是重要的阶段,但这只是个阶段,纵观历史,这些情况是来回摇摆的。
刘芳:这么说美国开始倾向于左边了?
罗杰·奥尔特曼:美国本身离开了过去20年的模式,对,由于对金融系统、汽车业等行业的干预,是的,我们自己也在远离美国模式,远离自由经济模式,因为我们别无他选。
刘芳:很多人都觉得美国会是最后一个才愿意国有化银行的国家,提倡私有化、自由市场的社会模式给美国带来过巨大的成功,自由竞争和私有经济的概念也深入美国民众内心。还记得美国前总统里根振振有词的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就是问题。”此次金融海啸让美国坚信不疑的大市场小政府的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然而任何国家的政策都像是大钟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2008年的美国走到了极右,然后随着金融危机开始向左摆——向银行注资、担保银行坏账、接管银行。美国政府的这些动作相比当年瑞典还算不上大刀阔斧,但是就已经引起了一片指责,担心美国政府对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会矫枉过正,反而扼杀了自由经济中的生机和创造力。但按照Altman的说法,美国是个有史以来就右倾的国家,对自由经济的向往深入美国人民骨髓,换句话说,美国不大可能如一些人说的那样,开始就此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解说:美欧之间的经济模式并不尽相同,欧洲大陆相对左倾,相对接受政府干预,而美国在传统上认为,政府只会扼杀创造力,因而太多的政府行为,反而可能将经济推向更衰退的深渊。
罗杰·奥尔特曼:它们(政府干预)并不符合创造财富的原则,至少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我想这是对的,但我认为好的一面是,这个时期不会太久,可能会有10年,这样当然不好,但有可能,但决不会拖到20年至40年才结束,比如说美国,美国公众基本是很保守的,总的说美国公众不喜欢法规,不喜欢日趋庞大的政府,美国国会,总统等领导,某个时期会提倡大政府,但这一定是个有限的时期,因为他不是美国公众的基本本能。
刘芳:你认为这种担心现在在中国有吗?
唐伟:对我来说中国模式,是一种国家和市场并存的模式,这种模式自由一套制衡机制,但这不是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制衡,而是更像是中央政府作出计划,然后拿到市场上加以贯彻执行,如果这计划可行就加以强化,但如果行不通,自有监管制衡的体系在,这有点像大型公司,许多政府、市长等领导,他们都像是分公司的经理人,制衡机制是在市场上的机制,中国市场并不是没有制衡机制,因此中国有国家和市场并存的机制,而这种机制,在过去30年来都行之有效。
刘芳:每一次当危机袭来时,人们会很自然的有一种世界末日感,终日生活在恐惧中。1992年瑞典拯救经济,将银行国有化,也是这样。当时瑞典政府花费了纳税人不计其数的钱,但最终结果是成功的,虽然货币贬值了,资产缩水了,但因为有了政府的种种措施,瑞典的经济渐渐回归正轨,瑞典并没有因此而左倾,甚至还一切如初。但不论今天的美国和当年的瑞典何其相似,专家们还是提醒,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和瑞典可是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美国对全球的影响力举世无双,曾经,全世界的人都将美国模式视为最成功的模式,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模式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终方向。然而当这种模式自身开始改变的时候,对于那些还在努力向美国模式方向努力改进的国家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而且当年的瑞典也不需要为经济危机后的经济萧条而烦恼,今天的美国不同,这样雪上加霜的情况究竟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到底是复苏遥遥无期还是指日可待?
下一页:西方主流媒体也并没有给中国经济模式作出过严格定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