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财经正前方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财经正前方] [香港] [梁锦松] |
|
1997年的那一场金融危机引发了香港社会结构的重新洗牌,大量刚刚萌发起来的中产阶层被彻底击垮。原本香港人还坚信,只要金融好、房地产好,香港经济就不会有问题。但是金融危机却将香港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弊病全都暴露了出来,随之而来的冲击,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2001年,香港的基尼系数飙升到0.52,贫富差距成为世界上所有发达经济体中的"冠军"。
在这种状况下,香港经济中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是否取消联系汇率制度被摆上了台面。而当时身为财长的梁锦松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使得他的政治生涯再次如履薄冰。香港于1983年开始施行联系汇率制度,运作了近20年,它的施行曾经使得香港避免了亚洲货币贬值的危机。简单地讲,"联汇制"就是货币A通过另外一种货币B和第三种货币C关联。假设:人民币不能和欧元直接买卖,但是人民币可以直接买卖美元、而美元可以直接买卖欧元,那么人民币就可以通过美元来计算和欧元的联系汇率。 而港元一直是与美元直接挂钩的,每发行7.8港元,就必须有1美元外汇储备作为支持。然而,任何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面对不断攀升的财政赤字,多年的金融经验让梁锦松得出一个结论:联系汇率是影响香港经济复苏的"三大障碍"之一。
梁锦松:香港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但存在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这个地位,在2002年的8月的时候,我是曾经认真考虑过"联系汇率"的问题。2002年财赤很严重,占到GDP的6%,双倍于欧盟的上限3%,可以说,财赤和联汇是不相匹配的,欧盟也有财赤。我们是做市场出身的,对这一点会比较难敏感。你如果要施行联系汇率的时候,那你就要在财政上做到所谓的"守规矩",如果财政上有财政赤字,就不要用联系汇率了,当时我们的开支增加了。当你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做市场的就会知道,当国际上的炒家就会开始有很多投资机构来试你的了。
在梁锦松看来,香港面临的赤字是结构性的,如果财政赤字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那么公众对联系汇率持久性的疑问也将会增加,因为港元的利率稳定一直依托的是稳健的公共财政以及特区政府坚持的自由经济,而持续财政短缺将带来的危险也是每个香港人都在担心的。
梁:一个就是减低赤字,用加税的方式,一个就是脱钩(联合汇率)。当时也已经把所有的情况都想好了,我当时还在外面出差,就用电邮的方式表明:当时我们的财政赤字,市场的炒家给了很多压力我们,特区政府也很认真的去研究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个就包括了是脱钩,这个不是我一个人或几个人拍板的。
特区政府考虑取消联系汇率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声浪,商界炒家更是摆出咄咄逼人的质询态度,以致梁锦松本人后来在多次公开讲话中,不得不改口强调香港将坚持联系汇率制度。
刘:其实为什么最后没有选脱钩呢?
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都没有选这个,因为也许选择了这个,可能最少通缩就会没有了,那么在其他国际上的国家他们出现这种情况时,多数可能选的方式是贬值,因为贬值可以把风险转嫁给所谓的国际大鹗。
刘:那去到什么时候才是个能够改变的时机呢?
梁:这个我就不方便去说了,因为也许会引起很大的震动,现在是没有考虑这个的必要。联汇对现在的香港是适用的,因为现在人民币又在升值。
关于未来的联系汇率是否还会适用于香港,梁锦松坚持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来回应,他认为“长安不宜居”,尤其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联汇制”与人民币挂钩的问题也将成为一个未来的关注热点。
刘:现在人民币在升值,但很多人还是认为现在的人民币开放速度有点慢,您怎么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
梁: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我也觉得很快的进入自由兑换对国家不一定有好处。从亚洲的金融风暴看,也不能怪亚洲的各个国家,而应该是国际上的金融框架有一点失衡吧。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民币是不是要很快的全面的自由兑换,我的看法还是有保留的,觉得还是按部就班。
刘:如果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放缓,那么香港的联汇制又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梁:如果是这样的话,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完全自由的一个市场。如果在人民币对香港开放没有很周详的考虑,会不会某个意义来讲对国家的金融安全是不是有一点影响,这个是值得去思考的。所以我觉得要慎重考虑把人民币逐渐的对外开放,包括对香港开放,我觉得还是要慎重一点。
播出时间:凤凰卫视中文台 首播:7月1日17:00 重播:7月2日15:00
编辑:
蒋瑞
|